别名 | 一朵云、花蕨、独立金鸡、独脚蒿、冬草、郎萁细辛、背蛇生、破天云、散血叶、小春花、蛇不见、吊竹良枝、良枝草、独脚金鸡、丹桂移星草、黄连七、鸡爪莲、阴地蕨、 |
出处 | 《本草图经》 出自《本草图经》:阴地蕨生邓州顺阳县内乡山谷。叶似青蒿,茎青紫色,花作小穗,微黄,根似细辛。七月采根苗用。 |
来源 | 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、 |
性状 | 干燥全草,根茎粗壮,肉质,呈灰褐色或棕褐色。叶柄樱红色,有纵纹,营养叶柄较孢子叶柄细而短。叶片三角形,3回羽状分裂。孢子囊穗集成圆锥状,孢子囊棕褐色。气微,味淡。
1.性状鉴别 根茎长0.5-1cm,直径2-3.5mm,表面灰褐色,下部簇生数条须根。根长约5cm,直径2-3mm,常弯曲,表面黄褐色,具横向皱纹;质脆易断,断面白色,粉性。总叶柄长2-4cm,表面棕黄色,基部有干缩褐色的鞘;营养叶柄长3-8cm,直径1-2mm,三角状而扭曲,具纵条纹,淡红棕色;叶片卷缩,黄绿色或灰绿色,展开后呈阔三角形,三回羽裂,侧生羽片3-4对;叶脉不明显。孢子叶柄长12-25cm,黄绿色或淡红棕色;孢子囊穗棕黄色。气微,味微甘而微苦。 以根多、叶绿者为佳。 2.显微鉴别 根(直径3mm)横切面:表皮细胞外壁木栓化,无根毛。皮层宽阔,细胞内充满淀粉粒。内皮层凯氏点明显。成熟根的木质部多为四元型,少数三元型;木质部中央常镶嵌4-8个薄壁细胞,管胞多角形。 根茎(直径3.5mm)横切面:最外层1-3列细胞木栓化;皮层宽阔。内皮层凯氏点明显;中柱为外韧管状中柱,有时可见1个叶隙,有时可见束中形成层。木质部管胞多角形;木射线明显,由单列细胞组成。基本组织的薄壁细胞大多充满淀粉粒。 叶柄(直径2mm)横切面:表皮细胞排列较整齐,外壁角质层明显。中柱呈“U”字形;在中柱凹陷处,常可见1-4个空腔。 孢子囊穗粉末:孢子极面观为钝三角形,近极面外凸,三边微凹;极轴长12-21μm,赤道轴长29-44μm;具明显的3裂缝,裂缝细长,几达孢子赤道线;周壁具粗而明显的疣状纹饰。 |
炮制 | |
性 | 凉、无毒、平、 |
味 | 苦、甘、 |
归经 | 肝、肺、 |
功效 | 明目、止血、止咳、祛风、解热、平肝、清热、消散、清热解毒、平肝熄风、 |
应用举例 | ①治热咳:一朵云二至五钱,加白萝卜、冰糖。煎水服。(如无白萝卜,可单用冰糖煎水服) ②治虚咳:一朵云二至五钱。蒸瘦肉吃。 ③治百日咳:一朵云、生扯拢、兔耳风各五钱。煎水兑蜂糖服。(①方以下出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 ④治肺热咳血:鲜阴地蕨、鲜风尾草各一两。水煎调冰糖服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 ⑤治男子妇人吐血后膈上虚热:阴地蕨、紫河车(锉)、贯众(去毛、土)、甘草(炙、锉,各半两。粗捣筛,每服三钱匕,水一盏,煎至七分,去滓,食后温服。(《圣济总录》抵圣汤) ⑥治羊痫风:阴地蕨三至五钱。水煎代茶常饮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 ⑦治小儿惊风:阴地蕨三钱。水煎,早晚分服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 ⑧治疮毒风毒:阴地蕨二至三钱。水煎服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 ⑨治目中云雾:一朵云蒸鸡肝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 ⑩治火眼:阴地蕨叶、棘树叶,捣汁点眼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 |
用法 | 内服:煎汤,2~4钱(鲜者0.5~1两)。外用:捣敷。 内服:煎汤,6-12g,鲜品15-30g。外用:适量,捣烂敷。 |
注意事项 | 虚寒、体弱及腹泻者禁服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