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名 | 长柄蕗蕨、 |
出处 | 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 |
来源 | 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1.性状鉴别 长柄蕗蕨多皱缩成团,根状茎纤细,丝状,褐色,光滑。叶柄细长,长4-7cm,直径约0.5mm,深褐色,光滑;叶片宽卵形,薄膜质,半透明,长8-12cm,宽2.5-4.5cm,上下两面均为棕色。气微,味淡,后渐辛麻舌。 2.显微鉴别 地上部分粉末特征:绿褐色。①叶片上下表皮细胞均为多边形,直径26-73μm,壁平直,细胞内充满棕色物质。②叶柄纤维红棕色,直径20-44μm,壁厚8-18μm。③石细胞少见,长方形或长多边形,纹孔及孔沟明显,长约117μm,宽约39μm,壁厚8-10μm。④草酸钙晶体不规则形,直径10-31μm。⑤梯纹管胞,直径10-18μm。⑥孢子极面观三角圆形,具长3裂缝,直径52-55μm,外壁厚约2.5μm,具瘤状纹饰。 |
炮制 | |
性 | 凉、 |
味 | 微苦、 |
归经 | 心、 |
功效 | 生肌、止血、清热解毒、 |
应用举例 | |
用法 | 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干品研末调涂;或鲜品捣敷。 |
注意事项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