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名 | 菊三七、天青地红、见肿消、乳香草、奶草、泽兰、叶下红、散血草、和血丹、破血丹、血牡丹、三七草、九头狮子草、白田七草、血当归、红背三七、散血丹、血三七、菊叶三七、水三七、紫背三七、狗头三七、土三七、 |
出处 | 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 出自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 |
来源 | 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性状鉴别 根茎呈拳形团块状,长3-6cm,直径约3cm,表面灰棕色工棕黄色,鲜品常带淡紫红色,全体金具瘤状突起,突起物顶端常有茎基或芽痕,下面有细根或细根痕。质坚实,断面灰黄色,鲜品白色。气无,味淡而后微苦。 全草长50-100cm。根茎块状,具疣状突起及须根。茎单一或上部分枝,具纵沟及细柔毛,表面黄绿以或略带紫色。叶互生,多皱缩,长可达20cm,叶柄长约2cm,茎上部叶近无柄;完整叶片羽状深裂,边具不规则锯齿,膜质。头状花序排成圆锥状生于枝顶,花全为两性,筒状,黄色。气无,味微苦。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:中心有明显的髓部,韧皮部具分泌道,薄壁细胞中可见菊糖结晶,无淀粉粒与草酸钙结晶。 |
炮制 | |
性 | 温、 |
味 | 淡、微苦、 |
归经 | |
功效 | 止血、消肿、痛经、散瘀、活血、清热解毒、消肿止痛、 |
应用举例 | |
用法 | 内服:煎汤,1~3钱。 内服:煎汤,根3-15g;或研末,1.5-3g;全草或叶10-30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;或研末敷。 |
注意事项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