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首页 药材库 鹿角

鹿角

别名 斑龙角、鹿角、鹿角、
出处 《本经》 出自《神农本草经》。
1.《雷公炮炙论》:鹿角使之,胜如糜角,其角要黄色紧重大好者。
2.《本草图经》:鹿,年岁久者,其角坚好,煮以为胶,入药弥佳。
来源 《中国药典》、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
性状 马鹿角:呈分枝状,通常分成4~6枝,全长50~120cm。主枝弯曲,直径3~6cm,基部盘状,上具不规则瘤状突起,习称“珍珠盘”,周边常有稀疏细小的孔洞。侧枝多向一面伸展,第一枝与珍珠盘相距较近,与主干几成直角或钝角伸出,第二枝靠近第一枝伸出,习称“坐地分枝”;第二枝与第三枝相距较远。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,有光泽,角尖平滑,中、下部常具疣状突起,习称“骨钉”,并具长短不等的断续纵梭,习称“苦瓜棱”。质坚硬,断面外圈骨质,灰白色或微带淡褐色,中部多呈灰褐色或青灰色,具蜂窝状孔。无臭,味微咸。
梅花鹿角:通常分成3~4枝,全长30~60cm,直径2.5~5cm。侧枝多向两旁伸展,第一枝与珍珠盘相距较近,第二枝与第一枝相距较远,主枝末端分成两小枝。表面黄棕色或灰棕色,枝端灰白色。枝端以下具明显骨钉,纵向排成“苦瓜棱”,顶部灰白色或灰黄色,有光泽。
鹿角脱盘:呈盔状或扁盔状,直径3~6cm(珍珠盘直径4.5~6.5cm),高1.5~4cm。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,有光泽。底面平,蜂窝状,多呈黄白色或黄棕色。珍珠盘周边常有稀疏细小的孔洞。上面略平或呈不规则的半球形。质坚硬,断面外圈骨质,灰白色或类白色。 ①花鹿角
为梅花鹿的老角,呈分枝状,三岔或四岔,长约30~50厘米,左右两枝对称.主枝稍向后面弯曲,直径2.5~4.5厘米。分枝向两旁伸张;枝端渐细。基部有盘状突起,习称"珍珠盘"。表面黄棕色,枝端浅黄白色,无毛,有光泽,具疣状突起,习称"骨钉",并有纵棱。质硬。断面周围白色,中央灰色,并有细蜂窝状小孔。气无,味微咸。以质坚、全体有骨钉、光泽者为佳。
主产吉林、辽宁、黑龙江;河北、北京等地亦产。
②马鹿角
为马鹿的老角。形与花鹿角相似,每枝多为3~6岔。全长50~60厘米,直径约3~6厘米。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,骨钉不显著,基部有珍珠盘。骨质坚硬,断面外围白色层极厚,中央多灰黑色,有的微呈红色,具粗蜂窝状孔。气无,味微咸。以粗壮坚实、无枯朽者为佳。
主产黑龙江、吉林、内蒙古、新疆、青海;甘肃、云南、湖南、西藏等地亦产。 性状鉴别(1)梅花鹿用通常有3-4分枝,全长 30-60cm,直径2.5-5cm。侧技多向两旁伸展,第一技与珍珠盘相距较近,第二技与第一枝相距较远,生枝末端分成两小技。表面黄棕色或灰棕色,枝端灰白色。枝端以下具明显骨钉,骨钉断续排成纵棱,顶部灰白色或灰黄色,有光泽。
(2)马鹿角 呈分枝状,通常有4-6分枝,全长50-120ml。
主枝弯曲,直径3-6cm,基部具盘状突起,习称“珍珠盘”,周边常有稀疏细小的孔洞,侧枝多向一面伸展,第一枝与珍珠盘相距较近,第二枝靠近第一枝着生。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,有光泽,角大平滑,中、下部常具疣状突起,习称“骨针”,并具有纵棱。质坚硬,断面外圈骨质,灰白色或微带淡黄褐色,中部多是灰褐色,具蜂窝状初。臭,味微咸。
(3)鹿角脱盘 又称鹿花盆。呈盔状或扁盔状,直径3-6cm,珍珠盘直径4.5-6.5cm,高1.5-4cm。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,有光泽,中部具蜂窝状细孔。底面平,蜂窝状,多呈黄白色或黄棕色珍珠盘周边常有稀疏细小的孔洞。上面略平或呈不规则的个球形。质坚硬,断面外留骨质,灰白色,中部类白色。无臭,味微咸。
炮制 洗净,锯段,用温水浸泡,捞出,镑片,晾干;或锉成粗末。 鹿角片:锯成长段,用热水浸泡,取出镑成薄片后晒干。鹿角粉:取镑片研成细粉。
《千金·食治》:"鹿角,错取屑一升,白蜜五升漫之,微火熬令小变色,暴干,更捣筛。" 鹿角片:锯成长段,用热水浸泡,取出镑成薄片后晒干。鹿角粉:取镑片研成细粉。《千金·食治》:鹿角,错取屑一升,白蜜五升浸之,微火熬令小变色,暴干,更捣筛。
温、无毒、
咸、
归经 肾、肝、心、三焦、
功效 消肿、痈肿、行血、强筋骨、益肾、强骨、益气、益精血、益气力、补肾阳、温肾阳、
应用举例 ①治奶发,诸痈疽发背:烧鹿角,捣末,以苦酒和涂之。(《补缺肘后方》)
②治下注脚疮:鹿角,烧存性,入轻粉同研,油调涂之。(《医林集要》)
③治妊娠忽下血,腰痛不可忍:鹿角(锉)一两,当归(锉)一两。上二味作一服,以水二盏,煎至一盏,去滓,温服,食前。(《集验方">洪氏集验方》)
④治产后下血不尽,烦闷腹痛:鹿角,烧成炭,捣筛,煮豉汁,服方寸匕,日三夜再,稍加至二匕。不能用豉清,煮水作汤用之。(《千金方》)
⑤治胞衣不下:鹿角屑三分。为末,姜汤调下。(《产乳集验方》)
⑥治腰痛:鹿角屑,熬令黄赤,研,酒服方寸匕,日五、六服。(《产乳集验方》)
⑦治筋骨疼痛:鹿角,烧存性,为末,酒服一钱,日二。(《纲目》)
⑧治骨虚极,面肿垢黑,脊痛不能久立,气衰发落齿槁,腰脊痛,甚则喜唾:鹿角二两,川牛膝(去芦,酒浸,焙)一两半。上为细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七十丸,空心盐汤送下。(《济生方》鹿角丸)
⑨治妇人白浊,滑数虚冷者:鹿角屑,炒黄,为末,酒服二钱。(《妇人良方》)
⑩治消中,日夜尿七八升:鹿角,炙令焦,末,以酒服五分匕,日二,渐加至方寸匕。(《千金方》)
⑾治溺血久不止,脉细数者:鹿角八两(烧灰),秋石一两(煅灰)。共为末,蜜丸,乌梅汤下三钱。(《医略六书》鹿角秋石丸) ①治奶发,诸痈疽发背:烧鹿角,捣末,以苦酒和涂之。(《补缺时后方》)②治下注脚疮:鹿角,烧存性,入轻粉同研,油调涂之。(《医林集要》)③治妊娠忽下血,腰痛不可忍:鹿角(锉)一两,当归(锉)一两。上二味作一服,以水二盏,煎至一盏,去滓,温服,食前。(《集验方">洪氏集验方》)④治产后下血不尽,烦闷腹痛:鹿角,烧成炭,捣筛,煮豉汁,服方寸匕,日三夜再,稍加至二匕。不能用豉清,煮水作汤用之。(《千金方》)⑤治胞衣不下:鹿角屑三分。为末,姜汤调下。(《产乳集验方》)⑥治腰痛:鹿角屑,熬令黄赤,研,酒服方寸匕,日五、六服。(《产乳集验方》)⑦治筋骨疼痛:鹿角,烧存性,为末,酒服.一钱,日二。(《纲目》)⑧治骨虚极,面肿垢黑,脊痛不能久立,气衰发落齿槁,腰脊痛,甚则喜唾:鹿角二两,川牛膝(去芦,酒浸,焙)一两半。上为细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七十丸 ,空心盐汤送下。(《济生方》鹿角丸〕⑨治妇人白浊,滑数虚冷者:鹿角屑,炒黄,为末,酒服:钱。(《妇人良方》)⑩治消中,日夜尿七八升:鹿角,炙令焦,末,以酒服五分匕,日二,渐加至方寸匕。(《千金方》)11.治溺血久不止,脉细数者:鹿角八两(烧灰),秋石一两(煅灰)。共为末,蜜丸,乌梅汤下三钱,(《医略六书》鹿角秋石丸)
用法 6~15g。 内服:煎汤,1.5~3钱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磨汁涂或研末调敷。 内服:煎汤,5-10g;研末,每次1-3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磨汁涂、研末撒或调敷。熟用偏于补肾益精,生用偏于散血消肿。
注意事项 阴虚阳亢者忌服。
①《本草经集注》:"杜仲为之使。"
②《本草经疏》:"无瘀血停留者不得服,阳盛阴虚者忌之,胃火齿痛亦不宜服。"
③《得配本草》:"命门火炽,疮毒宜凉者,并禁用。" 阴虚火旺者禁服。
上一条:小辣辣
下一条:千叶独活根
本平台不卖药,不开方,不行医,不治病,仅此为中医爱好者提供学习参考素材。身体问题请选择正规医院就诊。

轻壹数据 [ data.cndoct.com ] 版权所有

二类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:苏B2-20120193    工业信息化产业部备案编号: 苏ICP备12056281号-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