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名 | 芦箬、芦箬、芦叶、 |
出处 | 《唐本草》 出自《唐本草》。 |
来源 | 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性状鉴别 常皱缩卷曲或纵裂,展平后完整者分叶鞘,叶舌和叶片。叶鞘圆筒形,长12-16cm,外表面灰黄色,具细密浅纵沟纹,内表面光亮;叶舌短,高1-2mm,下部呈棕黑色横线线,上部为白色毛须状;叶片线状披针形,长30-50cm,宽2-3cm,两面灰绿色,背面下部中脉搏外突,先端长尾尖黄色,基部渐窄,两侧小耳状,内卷,全缘。质脆,易折断,断面较整齐,叶鞘可见1列孔洞。气微,味淡。 |
炮制 | |
性 | 寒、无毒、 |
味 | 甘、 |
归经 | 胃、肺、 |
功效 | 止血、辟秽、解毒、清热、清肺止呕、 |
应用举例 | ①治霍乱吐泻,烦渴心躁:芦叶一两(锉),糯米半两。上药,以水一大盏,入竹茹一分,煎至六分,后入蜜半合,生姜汁半合,煎三两沸,去滓,放温。时时呷之。(《圣惠方》) ②发背溃烂:陈芦叶为末,以葱、椒汤洗净,敷之。(《乾坤生意秘韫》) |
用法 | 内服:煎汤,1~2两;或烧存性研末。外用:研末撒。 内服:煎汤,30-60g;或烧存性研末。外用:适量,研末敷或烧灰淋汁熬膏敷。 |
注意事项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