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首页 药材库 乌鲗骨

乌鲗骨

别名 乌贼骨、墨鱼骨、乌鲗骨、乌贼鱼骨、墨鱼盖、海螵蛸、
出处 《纲目》
来源 《中国药典》、《中药大辞典》、
性状 无针乌贼:呈扁长椭圆形,中间厚,边缘薄,长9~14cm,宽2.5~3.5cm,厚约1.3cm。背面有磁白色脊状隆起,两侧略显微红色,有不甚明显的细小疣点;腹面白色,自尾端到中部有细密波状横层纹;角质缘半透明,尾部较宽平,无骨针。体轻,质松,易折断,断面粉质,显疏松层纹。气微腥,味微咸。
金乌贼:长13~23cm,宽约至6.5cm。背面疣点明显,略呈层状排列;腹面的细密波状横层纹占全体大部分,中间有纵向浅槽;尾部角质缘渐宽,向腹面翘起,末端有1骨针,多已断落。 ①无针乌鲗的内壳呈长椭圆形而扁平,边缘薄,中间厚,长9~14厘米,宽约2.5~3.5厘米,中部厚约1.2~1.5厘米,腹面白色,有水波状纹,自尾端至中央最厚处,占全长的1/2或1/2强。背面磁白色而略带暗红色,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,中央有1条明显的隆起,表面有一层硬脆皮膜,角质缘呈半透明状。末端无骨针。体轻,质松脆,易折断,断面有明显的微向背面弯曲的平行层纹。除背部硬膜外,其它部分可擦下细粉。气微腥,味微咸。
⑦金乌鲗的内壳呈长椭圆形而扁平,中间厚,边缘薄,长13~20厘米,宽5~7厘米,中部厚0.7~1.5厘米。腹面洁白,有水波状纹,自尾端至最厚处约占全长的5/6~4/5。背面磁白色,微带淡红色,密布小疙瘩状的突起,中央有1条较明显的隆起。末端有1骨针。
以上药材均以身干、体大、色白、完整者为佳。
炮制 除去杂质,洗净,干燥,砸成小块。本品多为不规则形或类方形小块,类白色或微黄色,味淡。 海螵蛸:刷洗干净,晒干,砸成小块。炒海螵蛸:将海螵蛸块,用文火炒至黄色为度。煅海螵蛸:海螵蛸放般罐内,煅至焦黑色,取出放凉。
微温、无毒、
咸、涩、
归经 肾、肝、脾、心包、
功效 制酸、敛疮、止血、除湿、消瘿、通经络、收敛止血、涩精止带、
应用举例 ①治胃痛,吐酸:㈠海螵蛸五钱,贝母、甘草各二钱,瓦楞子三钱。共研细末。每次服二钱。㈡海螵蛸一两(研末),阿胶三钱。共炒,再研末。每次服一钱,每日三次。(《山东中草药手册》)
②治胃出血:海螵蛸五钱,白芨六钱。共研细末。每次服一钱五分,日服三次。(《山东中草药手册》)
③治吐血及鼻衄不止:乌贼骨,捣细罗为散,不计时候,以清粥饮调下二钱。(《圣惠方》)
④治鼻血不止:乌贼鱼骨、槐花等分。举生半炒,为末吹鼻。(《世医得效方》)
⑤治积年肠风下血,面色萎黄,下部肿疼,或如鼠妳,或如鸡冠,常似虫咬,痛痒不息:绿矾二两(烧令赤),乌贼鱼骨一两(炙令微黄),釜底墨一两。捣罗为末,用粟米饭和丸如梧桐子大。每于食前,煎赤糙米汤下三十丸。(《圣惠方》)
⑥治小便血淋:海螵蛸末一钱。生地黄汁调服。(《经验方》)
⑦治妇人漏下不止:乌贼骨、当归各二两,鹿茸、阿胶各三两,蒲黄一两。上五味治下筛。空心酒服方寸匕。日三,夜再服。(《千金方》)
⑧治妇人久办白带下:乌贼骨一两(烧灰),白矾三两(烧汁尽),釜底墨二两。捣罗为末,用软饭和丸,如梧桐子大,每于食前,以粥饮下三十丸。(《圣惠方》)
⑨治跌破出血:乌贼鱼骨末敷之。(《仁斋直指方》)
⑩治各种外伤出血:骨粉、海螵蛸、蒲黄炭各等分。研细末,过150目筛,混合即得。撒于创面,稍加压即可凝固止血。(辽宁《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》)
⑾治外伤出血:海螵蛸、煅猪皮、人中白各一两,石灰一两半。共研细粉。消毒,撒于创面处,包扎即可。(内蒙古《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》)
⑿治血枯:四乌鲗骨、一蔖茹。二物并合之,丸以雀卵,大如小豆,以五丸为后饭,饮以鲍鱼汁。(《素问》)
⒀治哮喘:海螵蛸,焙干研成细末。每日三次。每次一钱五分,温开水送服。(徐州《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》)
⒁治诸疳疮:海螵蛸三分,白及三分,轻粉一分。为末。先用浆水洗,拭干贴。(《小儿药证直诀》白粉散)
⒂治疬疡:三年醋磨乌贼骨,先布摩肉赤,敷之。(《千金方》)
⒃治小儿脐疮出脓及血:海螵蛸、胭脂,为末,油调搽之。(《圣惠方》)
⒄治头上生疮:海螵蛸、白胶香各二钱,轻粉五分。为末。先以油润净乃搽末。(《卫生易简方》)
⒅治耳底出脓:海螵蛸半钱,麝香一字。为末。以绵杖缴净,吹入耳中。(《澹寮方》)
⒆治阴囊湿痒:乌贼骨、蒲黄、扑之。(《医宗三法》)
⒇治目中一切浮翳:乌贼鱼骨,细研和蜜点之。(《食疗本草》)
(21)治疳眼:乌贼鱼骨、牡蛎等分。为末,糊丸如皂子大。每服用猪子肝一具,药一丸,清米泔内煮,肝熟为度,和肝食,用煮肝泔水下三两服。(《经验方》)
(22)治下肢溃疡:海螵蛸六两,制甘石一两,赤石脂二两,熟石膏三两。研细末,瓶贮备用,如疮口局部肌肉乌紫者,取上药百分之八十,加入肉桂粉百分之二十。将药末撒于疮口以不见肉为度,每早、晚各换药一次,外贴适当软膏。第二次换药时,创口不宜用水洗涤,用消毒棉球揩去陈药,或用油料将陈药涂湿后擦去。(《浙江中医》(11):5,1965)
用法 5~9g。外用适量,研末敷患处。 内服:煎汤,1.5~3钱,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研末撒或调敷。
注意事项 ①《本草经集注》:"恶白敛、白及。"
②《蜀本草》:"恶附子。"
③《本草经巯》:"血病乡热者勿用。"
上一条:蟕蠵甲
下一条:猫尾风
本平台不卖药,不开方,不行医,不治病,仅此为中医爱好者提供学习参考素材。身体问题请选择正规医院就诊。

轻壹数据 [ data.cndoct.com ] 版权所有

二类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:苏B2-20120193    工业信息化产业部备案编号: 苏ICP备12056281号-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