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首页 药材库 辣菜子

辣菜子

别名 辣菜子、辣菜子、白芥子、
出处 《唐本草》 出自《唐本草》。
来源 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
性状 种子呈圆球形,直径1.1~2.5毫米,较黄芥子为大。表面类白色至淡黄色,光滑。在扩大镜下观察,可见细微的网纹及一暗色小点状的种脐。种皮脆薄易压碎,剥去后有薄膜状的胚乳粘着于种皮内表面。胚黄白色,袖质,二子叶相叠,并于中脉处折起呈马鞍状,胚根亦折转而藏于其间。气无,味先觉油样而后微酸,继感辛辣。以个大、饱满、色白、纯净者为佳。 性状鉴别 种子近球形,直径2-2.5mm。表面淡黄白色,光滑,在放大镜下观察,可见细微的网纹,一端具一圆形淡褐色的种脐,浸水中膨胀,去种皮可见2片肥厚的子叶,油质,相互纵向折叠,胚根包藏于其间。气微,味辛辣,粉碎湿润后,有特殊的辛烈臭气。以粒大、饱满、色黄白、纯净者为佳。
显微鉴别 种子横切面:最外为1列切向延长的表皮粘液细胞,其外壁向外特化成粘液层;下皮1-2列细胞,壁薄;栅状细胞1列,其内壁和侧壁的胞1列,其内壁和侧壁的 l/2处增厚,外壁菲薄;色素细胞呈颓废状。内胚乳为1列类方形或长方形的细胞,内含糊粉粒,其下方为颓废细胞层。于叶发达,细胞内含糊粉粒和油滴。
炮制 炒白芥子:原药簸尽杂质,炒至深黄色,微有香气即得。 炒白芥子:原药簸尽杂质,炒至深黄色,微有香气即得。
温、无毒、
辛、
归经 胃、肺、肝、脾、心、心包、
功效 利气、豁痰、除寒、催吐、止痛、发汗、散肿、逐饮、化痰、进食、暖胃、通络止痛、散结消肿、温中散寒、
应用举例 ①治高年咳嗽,气逆痰痞:紫苏子、白芥子、萝卜子。上三味各洗净,微炒,击碎,看何证多,则以所主者为君,余次之。每剂不过三钱,用生绢小袋盛之,煮作汤饮。(《韩氏医通》三子养亲汤)
②治风湿涎痰,结成痞块:外用白芥子为末,醋凋敷患上。内用白芥子为末,神曲打糊丸梧子大。每服三钱,清晨参枣汤下。(《方脉正宗》)
③治翻胃,吐食上气,及羸弱不欲动:白芥子,晒干,为末,酒服方寸匕。(《普济方》)
④治伤寒后,肺中风冷,失音不语:白芥子五合(研碎)。用酒煮令半热,带热包裹熨项颈周延,冷则易之。(《圣济总录》芥子酒熨方)
⑤治臂痛牵引背胛,或辍或作,由荣卫循行失度,痰滞经络,或似瘫痪:真白芥子、木鳖子各三两(麸炒),没药(另研)、桂心、木香各半两。上为末,每服一钱,温酒下。(《妇人良方》白芥子散)
⑥治风湿脚气肿疼无力:白芥子、芸薹子、蓖麻子、木鳖子(去壳)、白胶香各一两,胡桃五枚(去壳)。上六味,一处捣三千杵,成膏。每用皂子大,摩疼处。(《圣济总录》芥子膏)
⑦治肿毒初起:白芥子末醋调涂之。(《濒湖集简方》)
⑧治小儿乳癖:白芥子研末水调,摊膏贴之,以平为期。(《本草权度》)
⑨治牙痛:白芥子、舶上莎罗、芸薹子各一两。捣细罗为散。每用一字,如患左边疼,即吹右鼻中,如患右边,即吹左鼻中,仍先净洗鼻中,吹药。(《圣惠方》白芥子吹鼻散)
用法 内服:煎汤,1~3钱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研末调敷。 内服:煎汤,3-10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;治喘咳宜敷贴背部肺俞、心俞、膈痰饮。
注意事项 肺虚咳嗽、阴虚火旺者忌服。
①《本草经疏》:"肺经有热,与夫阴虚火炎,咳嗽生痰者,法在所忌。"
②《本经逢原》:"多食昏目、泄气、伤精。" 肺虚咳嗽、阴虚火旺者忌服。且多食昏目、泄气、伤精。
上一条:紫贝子
下一条:土质汗
本平台不卖药,不开方,不行医,不治病,仅此为中医爱好者提供学习参考素材。身体问题请选择正规医院就诊。

轻壹数据 [ data.cndoct.com ] 版权所有

二类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:苏B2-20120193    工业信息化产业部备案编号: 苏ICP备12056281号-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