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别名 | 鹅胆、 |
| 出处 | 《滇南本草》 出自《滇南本草》 |
| 来源 | 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 |
| 性状 | 性状鉴别,本品鲜胆呈囊状,长2.5-5cm,其颈部较细,内装深绿色液体胆汁;干品扁平状。胆囊外皮较厚,淡棕色。气微腥,味苦。 |
| 炮制 | |
| 性 | 寒、无毒、 |
| 味 | 苦、 |
| 归经 | 胆、肝、 |
| 功效 | 杀虫、解热毒、清热解毒、 |
| 应用举例 | 治痔疮有核:白鹅胆二、三枚(取汁),熊胆二分,片脑半分。研匀,瓷器密封,勿令泄气,用则手指涂之。(《保寿堂经验方》) 治痔疮有核:白鹅胆二、三枚(取汁),熊胆二分,片脑半分。研匀,瓷器密封,勿令泄气,用则手指涂之。(《保寿堂经验方》) |
| 用法 | 外用:适量,涂敷。内服:取汁。 |
| 注意事项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