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名 | 白蒂黄瓜、铧嘴菜、曲角堇、黄瓜香、肾气草、犁头草、地黄瓜、 |
出处 | 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 出自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 |
来源 | 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性状鉴 多皱缩成团。湿润展开后,具细长的根,植株较高,其生叶较小,茎生叶较大,三解状心形,叶柄基部有披针形托叶。花由茎生叶的叶腋中或基部抽出,淡棕此色。气微,味微苦。 |
炮制 | |
性 | 凉、无毒、 |
味 | 微苦、 |
归经 | |
功效 | 清热解毒、止血、化瘀、消肿、消疮、散瘀消肿、凉血止血、 |
应用举例 | ①治慢性喉痛红肿:地黄瓜捣烂,调蜂糖水含咽。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 ②治无名肿毒:地黄瓜(新鲜全草)捣烂,包在疮上。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 ③治黄水疮:地黄瓜(烧存性)一钱,枯矾五分。研成细末,混合,敷布患处。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 ④治刀伤:地黄瓜拌淘米水,捣烂,敷于伤处。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 ⑤治疝气:地黄瓜,水煎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 ⑥治跌打肿痛:鲜地黄瓜一两,捣绒,加酒少许拌匀,包患处。(《贵州草药》) |
用法 | 外用:捣敷或烧存性研末撒。内服:煎汤。 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 |
注意事项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