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名 | 汞、白澒、姹女、铅精、流珠、赤汞、砂汞、灵液、活宝、澒、神胶、元水、元珠、活宝、水银、 |
出处 | 《本经》
出自1.《本经》。 2.《本草图经》:水银,《经》云出于丹砂者,乃是山石中采粗次朱砂,作炉置砂于中,下承以水,上覆以盎器,外加火煅养则烟飞于上,水银溜于下,其色小白浊。至于西羌来者,彼人亦云如此烧煅。但其山中所生极多,至于一山自拆裂,人采得砂石,皆大 |
来源 |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、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、 |
性状 | 在常温下为不透明的重质液体,全体呈银白色,微有亮光,极易流动或分裂为小球,流过处不留污痕,遇热易挥发。以银白色、光亮、流动灵活、在纸面流过处无痕迹者为佳。不溶于水、乙醇、盐酸。能溶于硝酸、热浓硫酸中,形成汞盐。加白垩或脂肪可研至极细。能与多种金属形成合金。
性状鉴别 本品在常温下为质重液体。银白色;不透明;具金属光泽。易流动或分裂成小球。遇热易挥发,357℃成气体,在-39℃时凝固成锡样固体。不溶于水、乙醇、盐酸;能溶于硝酸、热硫酸中,形成汞盐。无臭。以银白色、具光泽、流动灵活、在光滑纸面上流过无遗留污痕者为佳。 品质标志 (1)化学成分的定量指标 据《贵州省中药材质量标准》1988年版规定:本品含汞(Hg)不得少于99.90%。 (2)杂质限制 ①取本品数滴,置白纸上,滚动处不得留有污痕。②取本品5-10g,溶解于35-40℃硝酸(相对密度1.4)100ml中,溶液应无不溶物。 |
炮制 | 同脂肪研成细粉或油膏用。 《雷公炮炙论》:"在朱砂中产出者,其水银色欲红,收得后,用葫芦盛之,免致遗失。若先以紫背天葵并夜交藤自然汁二味同煮一伏时,其毒自退。若修十两,止用煎二味汁各七镒,和合煮足为度。" 1.同脂肪研成细粉或油膏用。 2.《雷公炮炙论》:在朱砂中产出者,其水银色欲红,收得后,用葫芦盛之,免致遗失。若先以紫背天葵并夜交藤自然汁二味同煮一伏时,其毒自退。若修十两,止用煎二味汁各七镒,和合煮足为度。 |
性 | 毒、寒、 |
味 | 辛、 |
归经 | 肾、心、肝、 |
功效 | 杀虫、攻毒、催生、利水、安神、镇心、除热、坠痰、除风、灭虱、 |
应用举例 | ①治疥癣疮,经年不差:水银一两,白矾一两,蛇床子一两,雄黄一两,闾茹末一两。上药,入炼了猪脂半斤,都研侯水银星尽,便用敷之,日三两上。(《圣惠方》水银膏) ②治燥癣:水银、胡粉。研令调以涂之。(《肘后方》) ③治热疮疥癣,痒痛不可忍者:水银、芜荑。酥和涂之。(《近效方》) ④治杨梅毒疮:水银、黑铅各一钱(结砂),黄丹一钱,乳香、没药各五分。为末,以纸卷作小拈,染油点灯,日照(熏)疮三次。(《纲目》) ⑤治痔,谷道中虫痒不止:水银、枣膏各二两。同研相和,拈如枣形状,薄绵片裹,纳下部。若痛者,加粉三大分作丸。(《梅师集验方》) ⑥治白癜风:水银拭之令热即消,数拭之,差乃止。(《千金方》) ⑦治腋下狐臭:水银,胡粉。上二味,以面脂研和涂之。(《千金方》) 水银膏《圣惠方》:癣疮;小升丹《验方》: |
用法 | 外用适量,不宜内服。 外用:和它药研末调敷。 外用:适量,涂擦。 |
注意事项 | 孕妇忌用。
大毒之品,不宜内服,孕妇尤忌。外用亦不可过量或久用,以免中毒。 ①《本草经集注》:"畏慈石。" ②《药对》:"畏砒霜。" ③《本草拾遗》:"人患疮疥,多以水银涂之,性滑重,直入肉,宜慎之。" ④《本草经疏》:"头疮切不可用,恐入筋络,必缓筋骨,惟宜外敷,不宜内服。" 1.大毒之品,不宜内服,孕妇尤忌。 2.外用亦不可过量或久用,以免中毒。 3.《本草拾遗》:人患疮疥,多以水银涂之,性滑重,直入肉,宜慎之。 4.《本草经疏》:头疮切不可用,恐入筋络,必缓筋骨,惟宜外敷,不宜内服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