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别名 | 凤眼果荚、苹婆壳、凤眼果壳、 |
| 出处 | 《广东中药》Ⅱ 出自《广东中药》Ⅱ。 |
| 来源 | 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 |
| 性状 | 干燥果壳鲜时呈猩红色,干时为棕褐色,长4~6厘米,宽3~5厘米,厚约2毫米。表面皱缩不平,有纵沟,内部为赤褐色。质坚韧。 性状鉴别 果壳呈长圆状卵形,或瓢状,顶端有喙。长约5cm,宽2-3cm,外表暗红棕色。厚革质,气微,味淡。 |
| 炮制 | |
| 性 | 平、 |
| 味 | 淡、 |
| 归经 | 小肠、 |
| 功效 | 活血行气、 |
| 应用举例 | 治血痢:凤眼果壳,和蜜枣、陈皮煎汤服。(《岭南采药录》) |
| 用法 | 内服:煎汤,10-30g;外用:适量,研末敷;或煎水洗。 |
| 注意事项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