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别名 | 刺蒺藜、白蒺藜、硬蒺藜、蒺骨子、刺蒺藜、蒺藜、 |
| 出处 | |
| 来源 | 《中国药典》、《中药大辞典》、 |
| 性状 | 本品由5个分果瓣组成,呈放射状排列,直径7~12mm。常裂为单一的分果瓣,分果瓣呈斧状,长3~6mm;背部黄绿色,隆起,有纵棱及多数小刺,并有对称的长刺和短刺各1对,两侧面粗糙,有网纹,灰白色。质坚硬。无臭,味苦、辛。 果实由5个分果瓣组成,呈放射状排列,直径7~12mm。常裂为单一的分果瓣,分果瓣呈斧状,长3~6mm;背部黄绿色,隆起,有纵棱及多数小刺,并有对称的长刺和短刺各1对。质坚硬。味苦、辛。 |
| 炮制 | 蒺藜除去杂质。 炒蒺藜取净蒺藜,炒至微黄色,碾去刺即可。 盐蒺藜取去刺蒺藜,用盐水拌匀,闷透,用小火炒至微黄色,取出晾干。 |
| 性 | 微温、小毒、 |
| 味 | 辛、苦、 |
| 归经 | 肝、 |
| 功效 | 止痒、祛风、解郁、平肝、活血、明目、 |
| 应用举例 | |
| 用法 | 6~9g。 |
| 注意事项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