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别名 | 竹蛀屑、竹蛀屑、竹蠹虫蛀末、 |
| 出处 | 《纲目》 出自《本草纲目》 |
| 来源 | 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 |
| 性状 | |
| 炮制 | |
| 性 | 寒、 |
| 味 | 苦、 |
| 归经 | 心、肝、 |
| 功效 | 敛疮、去湿、清热解毒、 |
| 应用举例 | ①治聤耳出脓:竹蛀屑、狼牙、白蔹等分。同研令细,每用少许,纳于耳中。(《圣惠方》) ⑦治汤火灼烂:竹中蠹虫末,涂之。(《备急方》) ⑧治湿毒臁疮:枯竹蛀屑、黄柏末等分。先以葱、椒、茶汤洗净,搽之,日一上。(《纲目》) |
| 用法 | 外用:撒敷或调涂。 外用:适量,撒敷或调涂。 |
| 注意事项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