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名 | 对叶莲、对牙草、铁菱角、马鞭草、败毒草、鸡骨草、大钓鱼竿、乌鸡腿、蜈蚣草、水槟榔、水柳、棉包根、哮喘药、千屈菜、 |
出处 | 《救荒本草》 出自《救荒本草》 |
来源 | 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性状鉴别,茎呈方柱状,灰绿色至黄绿色,直径1-2mm,有分枝,质硬易折断,断面边缘纤维状,中空。叶片灰绿色,质脆,多皱缩破碎,完整叶对生或3片轮生,叶片狭披针形,全缘,无柄。顶端具穗状花序,花两性,每2-3朵小化生于叶状苞片内,花萼灰绿色,筒状:花瓣紫色。蒴果椭圆形,全包于宿存花萼内。微臭,味微苦。 |
炮制 | |
性 | 寒、无毒、 |
味 | 苦、甘、 |
归经 | 肝、大肠、 |
功效 | 清热、收敛、止血、止泻、凉血、收敛止血、清热解毒、 |
应用举例 | ①治痢疾:千屈菜三至五钱,水煎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 ②治溃疡:千屈菜叶、向日葵盘,晒干,研末,先用蜂蜜搽患处,再用药末敷患处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 |
用法 | 内服煎汤,0.5~1两。外用:研末敷。 内服:煎汤,10-30g。外用:适量,研末敷;或捣敷;或煎水洗。 |
注意事项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