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名 | 苦菜、败酱草、小蓟、苦苣菜、取麻菜、荬菜、野苦菜、野苦荬、苦葛麻、苦荬菜、苣菜、曲麻菜、苦苦菜、败酱、苣荬菜、 |
出处 | 《中药志》 出自《中药志》。 |
来源 |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、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干燥带根全草。根茎四柱形,下部渐细,长3~10厘米,表面淡黄棕色,上部有近环状突起的基生叶痕,顶端有皱缩或破碎的基生叶,叶下面灰绿色,上面略深,无花或偶带破碎的残花。质脆,易碎。以色青绿、无花、无杂质者为佳。 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,下部渐细,表面淡黄棕色,顶端具基生叶痕和茎。茎圆柱形,表面淡黄棕色。叶皱缩或破碎,上面深绿色,下面灰绿色,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宽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长8-16cm,宽1.5-2.5cm,先端有小尖刺,基部呈耳状抱茎。有时带有残存的头关花序。质脆易碎。气生,味淡,微咸。 |
炮制 | |
性 | 寒、 |
味 | 苦、 |
归经 | |
功效 | 清热解毒、止咳、利湿、凉血、补虚、利湿排脓、凉血止血、 |
应用举例 | ①治急性细菌性痢疾:苣荬菜一两,水煎服。 ②治急性咽炎:鲜苣荬菜一两(切碎),灯心草一钱。水煎服。 ③治内痔脱出发炎:苣荬菜二两。煎汤,熏洗患处,每天一至二次。(①方以下出《河北中药手册》) ④治阑尾炎:苣荬莱五钱至一两,红藤二两。水煎服。(《常见混淆中草药的识别》) |
用法 | 2~5钱。 内服:煎汤.0.5~1两。外用:煎水熏洗。 内服:煎汤,9-15g;鲜品30-60g;或鲜品绞汁。外用:适量,煎汤熏洗;或鲜品捣敷。 |
注意事项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