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名 | 斑点虎耳草、 |
出处 | 始载于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。 |
来源 | 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根茎圆柱形,多分枝,长约4cm,粗细不一,具多数须根;表面灰褐色至灰黑色,具毛状小鳞叶。叶基生,叶片卷曲皱缩,完整者展平后呈肾形,暗灰色,长1-4cm,宽2-6.5cm,先端钝或急尖,基部心形,边缘有锯齿并具睫毛,上面有腺柔毛;叶柄长3-10cm,几无毛。花葶长约30cm,疏生柔毛;圆锥花序疏有短柔毛及腺毛,花多数,白色或带粉红色,有的可见果实,2果瓣上部叉开,基部合生。气微,味苦、辛。 |
炮制 | |
性 | 平、 |
味 | 苦、 |
归经 | 心、 |
功效 | 痈肿、解毒消肿、 |
应用举例 | |
用法 | 内服:煎汤,9-15g。 |
注意事项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