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名 | 扫帚苗、地肤苗、 |
出处 | 《别录》 出自《名医别录》 |
来源 | 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性状鉴别 本品分枝较多,黄绿色,具条纹,被白色柔毛。叶互生,多脱落;展平后呈狭长披针形,长3-6cm,宽0.4-0.6cm,先端渐尖,基部渐狭成短柄,全缘,被短柔毛,边缘有长柔毛,通常具3条纵脉。花多1-2,腋生;花被片5,黄绿色;雄蕊5,伸出于花被外。质柔软。气微,味淡。 |
炮制 | |
性 | 寒、无毒、 |
味 | 苦、甘、 |
归经 | 肝、脾、大肠、 |
功效 | 清热解毒、利尿通淋、和气、利小便、涩肠胃、 |
应用举例 | ①疗淋:地肤草二七把,以水二升煎之。亦可长服。(《范汪方》) ②疗小便数多,或热痛酸楚,手足烦疼:地肤草三两,以水四升,煮取二升半,分三服。(《产乳集验方》) ③治眼为物所伤,或肉胬:生地肤苗五两,净洗,捣绞取汁,瓷盒中盛,以铜箸频点目中。冬月以干者,煮汁点之。(《圣惠方》) |
用法 | 内服:煎汤,1~2两;或捣汁。外用:捣汁涂或煎水洗。 内服:煎汤,30~90g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;或捣汁涂。 |
注意事项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