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名 | 酸酱菌、马屁包、色豆马勃、牛眼睛、豆苞菇、豆包、豆包菌、 |
出处 | 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 |
来源 | 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性状鉴别 子实体不规则扁球形,直径2.5-11cm,基部收缩成柄状。柄长1.5-5cm,直径约3.5cm。包被淡锈色至青褐色,光滑,上部成片状剥落,膜质,易碎。孢体黑色或暗褐色,充满无数小包。小包呈不规扁多角形,黄色至褐色,外露后显粉性。 |
炮制 | |
性 | 平、 |
味 | 辛、 |
归经 | |
功效 | 止血、解毒消肿、 |
应用举例 | |
用法 | 内服:煎汤3-6g。外用:适量,研末撒敷。 |
注意事项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