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首页 药材库 少辛

少辛

别名 小辛、细草、少辛、独叶草、金盆草、山人参、细辛、
出处 《本经》
来源 《中国药典》、
性状 北细辛:常卷缩成团。根茎横生呈不规则圆柱形,具短分枝,长1~10cm,直径0.2~0.4cm;表面灰棕色,粗糙,有环形的节,节间长0.2~0.3cm,分枝顶端有碗状的茎痕。根细长,密生节上,长10~20cm,直径0.1cm;表面灰黄色,平滑或具纵皱纹,有须根及须根痕。基生叶1~3,具长柄,表面淡绿色,光滑;叶片多破碎,完整者心形至肾状心形,全缘,先端急尖,基部深心形,长4~10cm,宽6~12cm。有的可见花,多皱缩,钟形,暗紫色,花被顶裂片由基部反卷与花被筒几全部相贴。果实半球形。气辛香,味辛辣、麻舌。
栽培品的根茎多分枝,长5~15cm,直径0.2~0.6cm。根长15~40cm,直径0.1~0.2cm。叶甚多。
汉城细辛:根茎直径0.1~0.5cm,节间长0.1~1cm。基生叶多为2,叶柄有毛,叶片较厚,花被裂片开展。果实半球形。
华细辛:根茎长5~20cm,直径0.1~0.2cm,节间长0.2~1cm。基生叶1~2,叶片较薄,心形,先端渐尖。花被裂片开展。果实近球形。气味较弱。 ①辽细辛
又名:北细辛(《理伤续断秘方》)。叶片1~2枚,下连根茎及根,有时可见花或果实。叶柄长,有纵纹,叶片多皱缩或破损,质薄,灰绿色,有时带黄,质脆易碎。花单1,暗紫褐色,碗状。根茎为不规则圆柱形,纤细弯曲,具分枝,长1~4厘米,直径2~4毫米,灰棕色,粗糙,有节,节间约2~3毫米。根细长,密生节上,灰棕色,表面平滑,或有微细纵皱纹,下端常有细须根.质脆易断。断面平坦,黄白色。气甚芳香,味辛辣,后具麻木烧灼感。以根灰黄色、叶绿色、味辛辣而麻舌者为佳。
产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等地。
②华细辛
外形与辽细辛相似,但根茎较长,长约3~8厘米,直径约1~2厘米,节间极短,仅达1毫米。香气及辛辣味较弱,而麻木的烧灼感较强。
产陕西。
炮制 除去杂质,喷淋清水,稍润,切段,阴干。 除净杂质,用水喷润,及时切段,晾干。
《雷公炮炙论》:"凡使细辛,一一拣去双叶,服之害人。须去头土了,用瓜水浸一宿,至明漉出,曝干用之。"
温、无毒、
辛、苦、
归经 心、肾、肺、胆、肝、膀胱、小肠、
功效 明目、发散风寒、祛风散寒、通窍止痛、温肺化饮、下乳、温中下气、行水、除痰、祛风、益肝、止痛、开窍、利水、散寒、温经、
应用举例 ①治风冷头痛,痛则如破,其脉微弦而紧:细辛一两(净),川芎一两,附子(炮)半两净,麻黄一分。上细切,入连根葱白、姜、枣。每服五钱,水一盏半,煎至一盏,连进三服。(《普济方》细辛散)
②治偏头痛:雄黄(研)、细辛(去苗叶,为末)等分。上二味,再同研匀。每服一字,左边疼搐入右鼻,右边痛搐入左鼻。(《圣济总录》至灵散)
③治伤风鼻塞:细辛、紫苏、防风、杏仁、桔梗、薄荷、桑白皮。煎服。(《方脉正宗》)
④治伤寒表不解,心下有水气,干呕发热而咳,或渴、或利、或噎、或小便不利;少腹满,或喘者:麻黄(去节)、芍药、细辛、干姜、甘草(炙)、桂枝(去皮)各三两,五味子半升,半夏半升(洗)。上八味,以水一斗,先煮麻黄,减二升,去上沫,纳诸药,煮取三升,去滓。温服一升。(《伤寒论》小青龙汤)
⑤治鼻塞不通:细辛末少许,吹入鼻中。(《普济方》)
⑥治牙齿痛久不瘥:细辛(去叶苗)、荜拨。上二味等分,粗捣筛。每用半钱匕,水一盏,煎十数沸,热漱冷吐。(《圣济总录》细辛汤)
⑦治牙齿疼痛:荆芥、细辛、露蜂房各等分。上为粗末,每用三钱,水一大盏,煎至七分,去滓,温漱冷吐。(《御药院方》细辛散)
⑧治牙痛:细辛一钱,黄柏一钱。煎水漱口,不可嚼下。(《吉林中草药》)
⑨治痰饮,冲气即低,而反更咳、胸满者:茯苓四两,甘草、干姜、细辛各三两,五味子半升。上五味,以水八升,煮取三升,去滓。温服半升,日三。(《金匮要略》苓甘五味姜辛汤)
⑩治少阴病,始得之,反发热,脉沉者:麻黄二两(去节),细辛二两,附子一枚(炮、去皮,破八片)。上三味,以水一斗,先煮麻黄,减二升,去上沫,纳诸药,煮取三升,去滓。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(《伤寒论》麻黄附子细辛汤)
⑾治风入腹,切痛烦冤:细辛、吴茱萸、干姜各半两,当归、防风各一两,芍药二两。上为末,每以半两,水二升,煮一升。温分三服,相续进之。(《元和纪用经》细辛汤)
⑿治小儿口疮:细辛末,醋调,贴脐上。(《卫生家宝方》)
⒀治口臭及匿齿肿痛:细辛煮取浓汁,热含冷吐。(《圣惠方》)
⒁治耳聋:细辛末,溶黄蜡丸鼠屎大。绵裹一丸,塞之。须戒怒气。(《龚氏经验方》聪耳丸)
⒂治虚寒呕哕,饮食不下:细辛(去叶)半两,丁香二钱半。为末。每服一钱,柿蒂汤下。(《纲目》)
⒃治暗风卒倒,不省人事:细辛末,吹入鼻中。(《世医得效方》)
⒄小儿客忤(按:本病症状是:面青,惊痛,不能说话;或颈项强硬,出现险象;或在夜中忽然惊啼不止)。用细辛、桂心,等分为末,每服少许放入小儿口中。
⒅口舌生疮。用细辛、黄连,等分为末,搽患处,漱去涎汁。治小儿口疮,可用醋调细辛末贴敷脐上。
⒆鼻中息肉。用细辛末时时吹入。
⒇耳聋。用细辛末溶在黄蜡中,团成小丸。每棉裹一丸。塞耳中。此方名"聪耳丸"。
用法 1~3g;外用适量。 内服:煎汤,0.3~1钱。外用:研末撒、吹鼻或煎水含漱。
注意事项 不宜与藜芦同用。 气虚多汗,血虚头痛,阴虚咳嗽等忌服。
①《本草经集注》:"曾青、枣根为使。恶狼毒、山茱萸、黄芪。畏滑石、消石。反藜芦。"
②《药性论》:"忌生菜。"
③《本草经疏》:"凡病内热及火生炎上,上盛下虚,气虚有汗,血虚头痛,阴虚咳嗽,法皆禁用。"
④《得配本草》:"风热阴虚禁用。"
上一条:广西长叶山竹子
下一条:莫实
本平台不卖药,不开方,不行医,不治病,仅此为中医爱好者提供学习参考素材。身体问题请选择正规医院就诊。

轻壹数据 [ data.cndoct.com ] 版权所有

二类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:苏B2-20120193    工业信息化产业部备案编号: 苏ICP备12056281号-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