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名 | 戟叶半夏、土半夏、半夏、田三七、疯狗薯、山慈姑、土田七、水半夏、 |
出处 | |
来源 |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、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块茎近圆形、椭圆形、圆锥形或倒卵形,直径0.5~1.5cm,高0.8~3cm。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,不平滑,上部有多数隐约可见的点状根痕。质坚实,断面白色,粉性。气微,味辛辣,麻舌而刺喉。
性状鉴别:块茎略呈椭圆形、圆锥形或半圆形,直径0.5-1.5cm,高0.8-3cm。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,不平滑,有多数隐约可见的点状根痕。上端类圆形,有常呈偏斜而凸起的叶痕或芽痕,呈黄棕色。有的下端略尖。质坚实,断面白色,粉性。气微,味辛辣,麻舌而刺喉。以质坚实、粉性足者为佳。 显微鉴别:块茎横切面:木栓层多已除去,近木栓层处有大形粘液细胞,粘液细胞类圆形,内含草酸钙针晶束,长16-92μm。维管束多为周木型,也有外韧型,导管排列稀疏,直径10-52μm。基本组织细胞含淀粉粒,淀粉粒众多,单粒圆形、半圆形或多角形,直径4-18μm,脐点隐约可见,点状、裂缝状或“人”字状,复粒以2-4分粒的为多见,偶见5分粒的。 |
炮制 | 1.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,洗净,干燥,筛去灰屑。用时捣碎。 2.清水半夏、姜水半夏、法水半夏 炮制方法参见“半夏”条。 饮片性状:水半夏,呈尖圆锥形或椭圆形。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,具细皱纹和隐约可见的须根痕。一端类圆形,常有偏斜而凸起的叶痕和芽痕,另一端略尖。质坚实,断面白色,粉性。气微,味辛辣,麻舌刺喉。清水半夏,为白色类圆形厚片,味微辣而酸涩。姜水半夏,为淡黄色棕色薄片,角质样,味辛辣。法水半夏,形同法半夏,粉性,口尝微有麻舌感。贮干燥容器内,置通风干燥处,防虫蛀。 |
性 | 毒、温、 |
味 | 辛、 |
归经 | |
功效 | 止咳、燥湿化痰、止血、化痰、燥湿、解毒消肿、 |
应用举例 | |
用法 | 2~3钱。外用鲜品捣烂外敷。 内服:煎汤,3-9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捣敷;或研末调敷。 |
注意事项 | 阴虚燥咳及孕妇慎用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