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名 | 羊嚼子、羊咬子、山羊胃结石、羊哀、百草丹、百草丹、羊胲子、 |
出处 | 《纲目》 出自《本草纲目》1.《纲目拾遗》:羊哀,惟山羊有之,胡羊不能成也。亦牛黄、狗宝之类。牛黄细腻而疏松,且香烈,故以黄名;狗宝花白而坚凝如石,故以宝名;此则如烂草团成,轻松而气膻,人多惜其不能如牛黄、狗宝之精美,故哀之,因名曰哀。《宦游笔记》载:军营于羊腹中得 |
来源 |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、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形圆如弹丸,大小不等,常见者直径为2~3厘米。外表灰黑色,略现细小草筋状物质,微带光泽。质轻松,体不沉重,无臭。以个大、体轻、色暗、有光泽者为佳。
1.形圆如弹丸,大小不等,常见者直径为2-3cm。 2.外表灰黑色,略现细小草筋状物质,微带光泽,质轻松,体不沉重,无臭。 3.以个大、体轻、色暗、有光泽者为佳。 |
炮制 | |
性 | 温、无毒、 |
味 | 淡、 |
归经 | 胃、 |
功效 | 止呕、宽胸、降逆、 |
应用举例 | 治翻胃:羊胲子(煅存性),每一斤入枣肉、平胃散末一半,和匀。每服一钱,空心沸汤调下。(《摘元方》) |
用法 | 0.5~1钱。 内服:煎汤,3~5分;或入丸、散。 内服:煎汤,0.9-1.5g;或入丸、散。 |
注意事项 | 《四川中药志》:"胃火炽,无气滞者勿服。" 胃火盛者禁服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