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别名 | 臭黄荆根、 |
| 出处 | 《分类草药性》 出自《分类草药性》 |
| 来源 | 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 |
| 性状 | |
| 炮制 | |
| 性 | 凉、无毒、 |
| 味 | 苦、 |
| 归经 | 胃、脾、大肠、 |
| 功效 | 利湿、清热、清火、除风湿、 |
| 应用举例 | ①治红白痢疾:臭黄荆根、红斑鸠窝各一两。煎水服。 ②治虚肿:臭黄荆根四两,小茴香根一两。炖肉吃。 ③治痔疮:臭黄荆根、八月瓜根、黑丁香根(鲜)各一斤。切成片,炖猪大肠头服。五天一剂,治愈为限。(选方出《重庆草药》) ①治红白痢疾:臭黄荆根、红斑鸠窝各一两。煎水服。②治虚肿:臭黄荆根四两,小茴香根一两。炖肉吃。③治痔疮:臭黄荆根、八月瓜根、黑丁香根(鲜)各一斤。切成片,炖猪大肠头服。五天一剂,治愈为限。(选方出《重庆草药》) |
| 用法 | 内服:煎汤,1~2两;或炖肉。 内服:煎汤,30-60g。 |
| 注意事项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