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名 | 九龙虫、九龙虫、洋虫、 |
出处 | 《药性考》 出自《药性考》。《纲目拾遗》:洋虫,出外洋,明末年始传入中国;或云出大西洋,康熙初年始有。此物形如米蛘子,初生蚁,如小蚕,久则变黑,如豆瓣,有雌雄,今人用竹筒置谷花饲之。性极畏寒,天冷须藏之怀袖中,夜则置衾褥间,否则冻死。极蕃衍,有饲以茯苓屑、红花、交桂 |
来源 | 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|
炮制 | |
性 | 温、 |
味 | 辛、甘、 |
归经 | 胃、肺、大肠、 |
功效 | 温中理气、止血、壮阳、去湿、搜风、行血、健筋骨、暖脾胃、祛风除湿、活血止痛、活血祛瘀、 |
应用举例 | ①治五劳七伤:白茯苓三钱,洋虫七个。捣烂。每日空心酒冲服,以复元为止。 ②治劳嗽:牛骨髓三钱,核桃肉三钱。共为末,入洋虫七个,再捣为丸,每丸三钱。每日五更衔化一丸。 ③治吐血不止,喘息燥热:古墨研浓,贝母三分(研末),洋虫七个。陈酒冲服七次。 ④治哮喘:洋虫九个。薄荷汤送。 ⑤治胃痛心疼:洋虫七个。木香末冲酒服。 ⑧治气痛:洋虫九个。槟榔汤送。 ⑦治反胃膈食:生姜七片,装布袋内,入粪坑浸七日,取起,清水洗净,埋土中,一层姜,一层土,七日取起,用阴阳瓦焙干为末。每次一分,用洋虫七个,冲酒服三次。 ⑧治伤食:洋虫九个。姜汤送。 ⑨治膨胀:洋虫二十四个。薄荷、陈皮汤送。 ⑩治痢疾:白痢用红糖,红痢用白糖,陈酒冲洋虫七个服。 ⑾治中风不语:洋虫二十四个。薄荷、灯心汤送。 ⑿治风瘫:洋虫九个。木香汤送。 ⒀治急慢惊风:洋虫九个。薄荷、杏仁汤送。 ⒁治小便不适:灯心、车前各七根,洋虫七个。陈酒冲服。 ⒂治梦遗,白浊,血淋,白带;芡实三钱(微炒,研末),白果五枚(去皮、心)。先将药捣烂,再加淫羊藿二钱(去边),广皮二钱,韭子三钱同煎。用洋虫七个,酒冲服。 ⒃治经水不调:香附、陈皮、益母草、当归,元胡索各八分。水煎和酒冲洋虫七个服之。久远者连服数次。 ⒄治疟后寒热不调:洋虫七个。未发之先,冲酒服三次。 ⒅治无名肿毒:洋虫十六个。陈酒送,五更服。 ⒆治打伤:洋虫九个。黑枣薄荷汤送。 ⒇治刀斧伤:洋虫捣敷。(选方出《纲目拾遗》) ①治五劳七伤:白茯苓三钱,洋虫七个。捣烂。每日空心酒冲服,以复元为止。②治劳嗽:牛骨髓三钱,核桃肉三钱。共为末,入洋虫七个,再捣为丸,每丸三钱。每日五更衔化一丸。③治吐血不止,喘息燥热:古墨研浓,贝母三分(研末),洋虫七个。陈酒冲服七次。④治哮喘:洋虫九个。薄荷汤送。⑤治胃痛心疼:洋虫七个。木香末冲酒服。⑥治气痛:洋虫九个。槟榔汤送。⑦治反胃膈食:生姜七片,装布袋内,入粪坑浸七日,取起,清水洗净,埋土中,一层姜,一层土,七日取起,用阴阳瓦焙干为末。每次一分,用洋虫七个,冲酒服三次。⑧治伤食:洋虫九个。姜汤送。⑨治膨胀:洋虫二十四个。薄荷、陈皮汤送。⑩治痢疾:白痢用红糖,红痢用白糖,陈酒冲洋虫七个服。11.治中风不语:洋虫二十四个。薄荷、灯心汤送。12.治风瘫:洋虫九个。木香汤送。13.治急慢惊风:洋虫九个。薄荷、杏仁汤送。14.治小便不通:灯心、车前各七根,洋虫七个。陈酒冲服。15.治梦遗,白浊,血淋,白带;芡实三钱(微炒,研末),白果五枚(去皮、心)。先将药捣烂,再加淫羊藿二钱(去边)。广皮二钱,韭子三钱同煎。用洋虫七个,酒冲服。16.治经水不调:香附、陈皮、益母草、当归、元胡索各八分。水煎和酒冲洋虫七个服之。久远者连服数次。17.治疟后寒热不调:洋虫七个。未发之先,冲酒服三次。18.治无名肿毒:洋虫十六个。陈酒送,五更服。19.治打伤:洋虫九个。黑枣薄荷汤送。20、治刀斧伤:洋虫捣敷。(选方均出《纲目拾遗》) |
用法 | 内服:生吞、研末或入丸剂。外用:捣敷。 内服:研末或入丸剂,3-9个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 |
注意事项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