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别名 | 竹果、竹红菌、竹花、竹生小肉座菌、竹砂仁、 |
| 出处 | |
| 来源 | 《中华本草》、 |
| 性状 | 1.性状鉴别 子座近半球形,直径0.7-1.8cm,灰黄色或红褐色,表面有不规则的喙状突起。质较坚硬。断面棕褐色。 2.显微鉴别 子座横切面略呈扇形。子囊壳单列,瓶形,直径500-700μm,壳壁无色,内有多数子囊及侧丝。子囊长300-450μm,直径15-20μm;子囊孢子蠕虫形,8个,扭曲成麻花状,约与子囊等长,成熟后断裂成段。侧丝略长于子囊。子座其他部位为棕褐色菌丝。 |
| 炮制 | |
| 性 | 平、 |
| 味 | 辛、涩、 |
| 归经 | |
| 功效 | 止痒、解毒、祛风除湿、 |
| 应用举例 | |
| 用法 | 内服:煎汤,3-10g;或浸酒。 |
| 注意事项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