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名 | 鹧鸪菜、海仁草、鹄菜、海仁草、海人草、 |
出处 | 《现代实用中药》 出自《现代实用中药》 |
来源 |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、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干燥藻体略呈圆柱状,数回叉状分枝,粗3~7毫米,灰绿色。略带棕色,密被毛茸状的小枝,状如狐尾;基部小枝常脱落。质强韧。具特异的海藻气,味咸而有粘性。 性状鉴别 藻体灰绿色,微带棕色。枝圆柱形,不规则叉状分枝,全体密被毛茸状的小枝,形似狐尾,但基部小枝脱落而裸露。质韧。气腥,味咸,有粘性。 |
炮制 | |
性 | 凉、平、 |
味 | 咸、 |
归经 | 大肠、 |
功效 | 驱蛔、驱虫、 |
应用举例 | ①驱蛔虫:海人草三钱,番泻叶六钱,水煎,和糖少许,顿服。(《现代实用中药》) ②治蛔虫疳眼:海人草、黑丑、苦薏、大黄、甘草。上五味,水煎服。(《眼科锦囊》) ①驱蛔虫:海人草三钱,番泻叶六钱、水煎,和糖少许,顿服。(《现代实用中药》)②治蛔虫疳眼:海人草、黑丑、苦薏、大黄、甘草。上五味,水煎服。(《眼科锦囊》) |
用法 | 驱蛔虫:海人草3钱,甘草1钱,大黄2钱,水煎服,1日量,食前顿服。 内服:煎汤,2~3钱;或研末。 内服:煎汤,5-10g;或研末。 |
注意事项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