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首页 药材库 斑杖根

斑杖根

别名 花斑竹、酸筒杆、酸汤梗、川筋龙、斑庄、斑杖根、大叶蛇总管、黄地榆、蒤、大虫杖、苦杖、酸杖、斑杖、酸桶笋、斑庄根、鸟不踏、酸杆、斑根、酸榴根、土地檎、酸通、雄黄连、蛇总管、大活血、血藤、紫金龙、酸汤秆、号筒草、斑龙紫、野黄连、活血丹、红贯脚、阴阳莲、活血龙、猴竹、虎杖、
出处 《别录》
来源 《中国药典》、《中药大辞典》、
性状 本品多为圆柱形短段或不规则厚片,长1~7cm,直径0。5~2。5cm。外皮棕褐色,有纵皱纹及须根痕,切面皮部较薄,木部宽广,棕黄色,射线放射状,皮部与木部较易分离。根茎髓中有隔或呈空洞状。质坚硬。气微,味微苦、涩。 根的形状不一,多数呈圆锥形弯曲,或块状,长1~7厘米,直径0.6~1.5厘米,外表棕褐色,有明显的纵皱纹、紫色斑块及散在的须根疤痕;质坚硬不易折断,断面棕红色,纤维性,本质部占根的大部分,呈菊花状放射形纹理。根茎圆柱形,节明显,通常着生卷曲的须根,折断面中央有空隙,根茎顶部有残存的茎基。气微弱,味微苦。以根条粗壮、内心不枯朽者为佳。
炮制 除去杂质,洗净,润透,切厚片,干燥。 《雷公炮炙论》:"采得(虎杖根)后,细锉,却用上虎仗叶裹一夜,出,晒干用。"
平、微寒、无毒、
苦、甘、辛、微涩、
归经 胆、肝、肺、
功效 利小便、排脓、续筋接骨、发表散寒、散瘀定痛、祛风利湿、收敛止血、止咳化痰、壮筋骨、利湿、破瘀、通经、痈肿、益精、祛风、止渴、散瘀血、
应用举例 ①治毒攻手足肿,疼痛欲断:虎杖根,锉,煮,适寒温以渍足。(《补缺肘后方》)
②治筋骨痰火,手足麻木,战摇,痿软:斑庄根一两,川牛膝五钱,川茄皮五钱,防风五钱,桂枝五钱,木瓜三钱。烧酒三斤泡服。(《滇南本草》)
③治胆囊结石:虎杖一两,煎服;如兼黄疸可配合连钱草等煎服。(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)
④治五淋:苦杖不计多少,为末.每服二钱,用饭饮下,不拘时候。(《姚僧坦集验方》)
⑤治月经闭不通,结瘕,腹大如瓮,短气欲死:虎杖根百斤(去头去土,曝干,切),土瓜根、牛膝各取汁二斗。上三味细切,以水一斛,浸虎杖根一宿,明日煎取二斗,内土瓜、牛膝汁,搅令调匀,煎令如饧。每以酒服一合,日再夜一。宿血当下,若病去,止服。(《千金方》)
⑥治妇人月水不利,腹胁妨闷,背膊烦疼:虎杖三两,凌霄花一两,没药一两。上药,捣细罗为散。不计时候,以热酒调下一钱。(《圣惠方》)
⑦治产后瘀血血痛,及坠扑昏闷:虎杖根,研末,酒服。(《纲目》)
⑧治腹内积聚,虚胀雷鸣,四肢沉重,月经不通,亦治丈夫病:高地虎杖根细切二斛,以水二石五斗,煮取一大斗半,去滓,澄滤令净,取好淳酒五升和煎,令如饧。每服一合,消息为度,不知,则加之。(《千金方》虎杖煎)
⑨治肠痔下血:虎杖根,洗去皴皮,锉焙,捣筛,蜜丸如赤豆,陈米饮下。(《本草图经》)
⑩治红白痢:酸汤秆三钱,何首乌三钱,红茶花三钱,天青地白二钱。煎水兑红糖吃。(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
⑾治诸恶疮:虎杖根,烧灰贴。(《本草图经》)
⑿治痈肿疼痛:酸汤秆、土大黄为末。调浓茶外敷。(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
用法 9~15g。外用适量,制成煎液或油膏涂敷。 内服:煎汤,0.3~1两;浸酒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研末、烧灰撒,熬膏涂或煎水浸渍。
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。 《药性论》:"有孕人勿服。"
上一条:月月绿
下一条:慈竹气笋
本平台不卖药,不开方,不行医,不治病,仅此为中医爱好者提供学习参考素材。身体问题请选择正规医院就诊。

轻壹数据 [ data.cndoct.com ] 版权所有

二类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:苏B2-20120193    工业信息化产业部备案编号: 苏ICP备12056281号-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