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名 | 山花椒、云南五味子、吊山花椒、白五味子、吊吊果、 |
出处 | |
来源 |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性状鉴别 果实球形,直径3-6mm。表面棕褐色,皱缩,具果柄脱落痕;果皮不易剥离。种子肾形,表面有乳头状突起或细小疣状突起。气微香,味微咸而辛。 性状鉴别 果实横切面:外果皮为1列表皮细胞,外被角质层,有的表皮细胞问散有油细胞,油细胞直径为40-44μm;中果皮散有外韧型维管束,薄壁细胞含淀粉粒;内果皮为1列薄壁细胞。种皮表皮石细胞1列,栅状排列,长约60μm,直径24-32μm,外壁略有突起,较内壁厚,壁孔及沟孔不明显,其内石细胞长圆形、类圆形、条形,长45-100μm,宽20-40μm,壁厚薄均匀,壁孔及孔沟明显;油细胞成层,类方形,内含油滴;其内为种皮内表皮,为1列扁而稍皱缩的小细胞。胚乳细胞含脂肪油滴和糊粉粒。胚细胞含糊粉粒。 |
炮制 | |
性 | 温、 |
味 | 酸、甘、辛、 |
归经 | |
功效 | 敛肺、生肌、止汗、止痛、补肾、涩精、益肾、健胃、舒筋活血、 |
应用举例 | |
用法 | 果1~3钱;根、茎3两泡酒服,每服15~20毫升。 内服:煎汤,3-9g。 |
注意事项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