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别名 | 芦荻外皮、芦荻外皮、芦竹箨、 |
| 出处 | 《药对》 出自《药对》。 |
| 来源 | 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 |
| 性状 | 性状鉴别 多破碎,完整者呈圆筒形槽状,上部小叶已脱落,长8-14cm。外表面灰黄色或黄棕色,具明显的细密纵皱纹;内表面淡黄棕色,光滑,具光泽;中间厚,边缘带膜质。质韧,断面可见1列大型孔洞。气微,味淡。 |
| 炮制 | |
| 性 | 寒、 |
| 味 | 甘、 |
| 归经 | |
| 功效 | 止血、生肌敛疮、 |
| 应用举例 | 治吐血不止:芦荻外皮,烧灰,勿令白,为末,入蚌粉少许,研匀,麦门冬汤服一、二钱。(《圣惠方》) |
| 用法 | 内服:烧灰研末冲,3-6g。外用:适量,研末撒。 |
| 注意事项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