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名 | 金钱蛇、小白花蛇、金钱白花蛇、 |
出处 | |
来源 | 《中国药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本品呈圆盘状,盘径3~6cm,蛇体直径0.2~0.4cm。头盘在中间,尾细,常纳口内,口腔内上颌骨前端有毒沟牙1对,鼻间鳞2片,无颊鳞,上下唇鳞通常各为7片。背部黑色或灰黑色,有白色环纹45~58个,黑白相间,白环纹在背部宽1~2行鳞片,向腹面渐增宽,黑环纹宽3~5行鳞片,背正中明显突起一条脊棱,脊鳞扩大呈六角形,背鳞细密,通身15行,尾下鳞单行。气微腥,味微咸。
性状鉴别,本品呈圆盘状,盘径3-15cm,蛇体直径0.2-0.4cm,头盘在中间,尾细,常纳口内。背部黑色或灰黑色,微有光泽,有48个以上宽1-2鳞的白色环纹,黑白相间,交有1条显着突起的脊棱。脊鳞片较大,呈六角形;脊鳞细密,通身1.5行;腹部黄白色鳞片稍大;尾部鳞片单行。气微腥,味微咸。 显微鉴别,粉末浅黄色。①鳞片碎片表面具有极细密的点状突起及纵列的短点纹,有的碎片具有小孔。电镜下:鳞片表面刺状突起大小均匀,排列整齐,背鳞表面具有网眼状纹饰。在整个鳞片的近游离端1/3处有1列作横向排列的圆形小孔3-6个。②骨碎片透明,骨质纹理明显,疏密不一,骨陷窝以椭圆形多,尚有圆形或不规则形,骨小管不明显。 |
炮制 | 除去灰屑,切段。 除去灰屑,切段。 |
性 | 毒、温、 |
味 | 咸、甘、 |
归经 | 肝、脾、 |
功效 | 通络、止痉、祛风、祛风通络、定惊止痉、 |
应用举例 | |
用法 | 3~4.5g。研粉吞服1~1.5g。 内服:水煎,3-4.5g;或研末,0.5-1g;或浸酒3-9g。。 |
注意事项 | 阴虚血少及内热生风者禁服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