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名 | 棉花、棉花、 |
出处 | 出自《本草纲目》:按《代醉编》,棉花宋末始入江南。有青、黄、白三种,今特传其白者耳。江、浙草棉多种艺,而木棉罕见。即草棉中,亦有黄色者,不尽是白者。入药以自看为胜。 |
来源 | 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|
炮制 | |
性 | 温、无毒、 |
味 | 甘、 |
归经 | 心、肝、 |
功效 | 止血、 |
应用举例 | ①治吐血、下血:棉花(烧灰)、枳壳、麝香。米饮下。(《本草求原》) ②治崩血:棉花、血余灰,百草霜、棕灰、莲花心、当归、茅花、红花,泥包(烧)存性,加麝(香),酒下。(《本草求原》) ①洽吐血、下血: 棉花(烧灰)、枳壳、麝香。米饮下。(《本草求原》)②治崩血: 棉花、血余灰、百草霜、棕灰、莲花心、当归、茅花、红花,泥包(烧)存性,加麝(香),酒下。 (《本草求原》) |
用法 | 内服:煅存性入散剂。外用:烧灰撒。 内服:烧存性研末,5-9g。外用:适量,烧研撒。 |
注意事项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