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名 | 蓼草、大马蓼、水辣蓼、水蓼、旱辣蓼、辣蓼、蛤蟆腿、节蓼、鱼蓼、 |
出处 | |
来源 | 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,褐色或浅绿色,无毛,常具紫色斑点。叶片卷曲,展平后呈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长7-15cm,宽1-3cm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主脉及叶缘具刺伏毛;托叶鞘筒状,膜质,无毛。花序圆锥状,由数个花穗组成;苞片漏斗状,内具数花;花被通常4裂,淡绿色或粉红色,具腺点,雄蕊6,花柱2,向外弯曲。瘦果卵圆形,侧扁,两面微凹,黑褐色,有光泽,直径2-3mm,包于宿存花被内。气微,味微涩。 |
炮制 | |
性 | 微温、 |
味 | 辛、苦、 |
归经 | |
功效 | 除湿、解毒、活血、 |
应用举例 | |
用法 | 内服:煎汤,3-1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煎水洗。 |
注意事项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