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名 | 白麻、青麻、野棉花、叶生毛、磨盘单、车轮草、点圆子单、馒头姆、孔麻、磨仔盾、毛盾草、野火麻、野芝麻、紫青、绿箐、野苘、野麻、鬼馒头草、金盘银盏、苘麻、 |
出处 | 《唐本草》
出自《唐本草》。 《本草纲目》:苘麻,今之白麻也,多生卑湿处,人亦种之。叶大如桐叶,团而有尖,六、七月开黄花,结实如半磨形,有齿,嫩青,老黑,中子扁黑,状如黄葵子,其茎轻虚洁白,北人取皮作麻。其嫩子。小儿亦食之。 |
来源 | 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|
炮制 | |
性 | 平、 |
味 | 苦、 |
归经 | 胃、脾、 |
功效 | 解毒、开窍、祛风、清热利湿、 |
应用举例 | 治痈疽肿毒:苘麻鲜叶和蜜捣敷。如漫肿无头者,取鲜叶和红糖捣敷,内服子实一枚,日服二次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 |
用法 | 内服:煎汤,0.3~1两。外用:捣敷。 内服:煎汤,10-3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 |
注意事项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