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名 | 鹿角菜、角叉菜、 |
出处 | 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 |
来源 |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性状鉴别 藻体紫红色,片状,多分枝,呈扇形,长约7cm,软骨质。主枝基部扁圆柱形,有壳状固着器,上部扁平,具有2-7次叉状分枝。囊果椭圆形,在藻体的一面突出,相对面下陷,对着日光观察,可见中央部分较暗,四周呈半透明环状,形似眼球。气微腥,味微咸。 |
炮制 | |
性 | 寒、 |
味 | 咸、甘、 |
归经 | 胃、大肠、 |
功效 | 和胃、通便、清热解毒、 |
应用举例 | |
用法 | 内服:煎汤5-20g。外用:适量捣敷。 |
注意事项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