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别名 | 橘花、柚花、 |
| 出处 | 《纲目》 出自《本草纲目》 |
| 来源 | 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 |
| 性状 | 干燥花朵呈棕黄色。花柄长1.8~2.3厘米,略弯曲,被短柔毛。花萼杯状,扭曲,有凹陷的油点。雄蕊脱落不见,子房球形,棕黑色,花柱存在或折断,花瓣多脱落,呈淡灰黄色,破碎或卷曲。 性状鉴别 花多破碎,少数完整者呈倒卵状茄形,长0.9-2.3cm,棕黄色。花萼杯状,扭曲,有凹陷的油点。花瓣多脱落,单个花瓣呈舌形,淡灰黄色,表面密布凹陷油点。雄蕊脱落。子房球形,棕黑色,花柱存在或折断。质脆,易断。气香,味苦。 |
| 炮制 | |
| 性 | 温、 |
| 味 | 辛、苦、 |
| 归经 | 胃、脾、 |
| 功效 | 行气、止痛、除痰、镇痛、顺气、 |
| 应用举例 | |
| 用法 | 内服:煎汤,0.5~1.5钱。 内服:煎汤,1.5-4.5g。 |
| 注意事项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