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首页 药材库 毛然然子

毛然然子

别名 大力子、恶实、鼠粘子、黍粘子、蝙蝠刺、毛然然子、黑风子、毛锥子、粘苍子、鼠尖子、弯巴钩子、万把钩、大牛子、牛子、大牛了、土大酮子、鼠尖子、牛蒡子、
出处 《本草图经》 出自《本草图经》、《名医别录》。《纲目》:恶实,其实状恶而多刺钩,故名。其根叶皆可食,人呼为牛菜。术人隐之,呼为大力也。牛蒡,古人种子,以肥壤栽之,翦苗沟淘为蔬,取根煮曝为脯,云甚益人,今人亦罕食之。三月生苗起茎,高者三、四尺,四月开花成丛,淡紫色,结实
来源 《中国药典》、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
性状 本品呈长倒卵形,略扁,微弯曲,长5~7mm,宽2~3mm。表面灰褐色,带紫黑色斑点,有数条纵棱,通常中间1~2条较明显。顶端钝圆,稍宽,顶面有圆环,中间具点状花柱残迹;基部略窄,着生面色较淡。果皮较硬,子叶2,淡黄白色,富油性。无臭,味苦后微辛而稍麻舌。 瘦果呈长扁卵形,长约6毫米,中部直径约3毫米。外皮灰褐色,有数条微突起的纵纹,中间一条较明显,全体有稀疏的斑点,又似致密的网纹.一端略窄,微弯曲,顶上有一浅色小点;另一端钝圆,稍宽,有一小凹窝。纵面稍隆起,边缘光圆而厚。外皮较坚硬,破开后种仁两瓣,灰白色,富有油性。无臭,味微苦。以粒大、饱满、外皮灰褐色者佳。
主产河北,吉林、辽宁、浙江、黑龙江等地。此外,四川,河南、湖北、陕西等地亦产。以东北产量较大,浙江所产品质较优。 性状鉴别 瘦果长倒卵形,两端平截,略扁微弯,长5-7mm,直径2-3mm。表面灰褐色或淡灰褐色,具多数细小黑斑,并有明显的纵棱线。先端较宽,有一圆环,中心有点状凸起的花柱残迹;基部狭窄,有圆形果柄痕。质硬,折断后可见子叶两片,淡黄白色,富汕性。果实无臭;种子气特异,味苦微辛,稍久有麻舌感。
以粒大、饱满、色灰褐者为佳。
显微鉴别 瘦果横切面:外果皮为1列大小不等的类方形薄壁细胞,壁弯曲,多破裂;外被角质层。中果皮厚薄不匀,细胞壁稍厚,棕黄色或暗棕色,微木化;于棱脊处常有小形维管束。内果皮狭窄,为棕黄色的颓废细胞层,细胞界限不清,为1列草酸钙方晶所充填。种皮最外为1列棚产太细胞,多扭曲,排列紧密,长75-120μm,直径10-30μm,壁甚厚,层纹明显;营养层为数列薄壁细胞,常颓废不清。胚乳细胞数列,内含脂肪油。子叶细胞充满糊粉粒及脂肪油,并含有细小的草酸钙簇晶,偶见小方晶。
炮制 牛蒡子:除去杂质,洗净,干燥。用时捣碎。炒牛蒡子:取净牛蒡子,照清炒法(附录Ⅱ D)炒至略鼓起、微有香气。用时捣碎。 牛蒡子:拣去杂质,筛去泥屑。炒牛蒡子:取净牛蒡子,置锅内,用文火炒至微鼓起,外面呈微黄色并略有香气,取出,放凉。
《雷公炮炙论》:"凡使恶实,采之净拣:勿令有杂子,然后用酒拌蒸,待上有薄白霜重出,用布拭上,然后焙干,别捣如粉用。" 1.净制:拣去杂质,筛去泥屑。
2.炒制:取净牛蒡子,置锅内,用文火炒至微鼓起,外面呈微黄色并略有香气,取出,放凉。
3.酒制:《雷公炮炙论》:凡使恶实,采之净拣,勿令有杂质,然后用酒拌蒸,待上有薄白霜重出,用布拭上,然后焙干,别捣如粉用。
寒、平、
辛、苦、
归经 肺、胃、肝、
功效 疏散风热、宣肺透疹、痈肿、利咽、润肺、补中、除风、消斑、明目、通利小便、利咽散结、消肿解毒、解毒消肿、解毒利咽、
应用举例 ①疏风壅涎唾多,咽膈不利:牛蒡子(微炒)、荆芥穗各一两,甘草(炙)半两。并为末,食后夜卧,汤点二钱服,当缓取效。(《本草衍义》)
②治喉痹:牛蒡子六分,马蔺子八分.上二味捣为散,每空腹以暖水服方寸匕,渐加至一匕半,日再。(《广济方》)
③治风热闭塞咽喉,遍身浮肿:牛蒡子一合,半生半熟,杵为末,热酒调下一钱匕。(《经验方》)
④治风热客搏上焦,悬痈肿痛:恶实(炒)、甘草(生)各一两。上为散,每服二钱匕,水一盏,煎六分,旋含之,良久咽下。(《普济方》启关散)
⑤治瘄疹不起透:牛蒡子(研细)五钱,柽柳煎汤,调下立透。(《本草汇言》)
⑥治皮肤风热,遍身生瘾疹:牛蒡子、浮萍等分。以薄荷汤调下二钱,日二服。(《养生必用方》)
⑦治风肿斑毒作痒:牛蒡子、玄参、僵蚕、薄荷各五钱。为末,每服三钱,白汤调下。(《方脉正宗》)
⑧治痰厥头痛:旋覆花一两,牛蒡子一两(微炒)。上药捣细罗为散,不计时侯,以腊面茶清调下一钱。(《圣惠方》)
⑨治头痛连睛,并目昏涩不明:牛蒡子、苍耳子、甘菊花各三钱。水煎服。(《方脉正宗》)
⑩治风热成历节,攻手指作赤肿麻木,甚则攻肩背两膝,遇暑热或大便秘即作:牛蒡子三两(隔纸炒),新豆豉(炒),羌活(去芦)各一两,干生地黄二两半,黄耆一两半(蜜炙)。上为细末,汤调二钱服,空心食前,日三服。(《本事方》牛蒡子散)
⑾治头面风热,或颈项痰毒,风热牙痈:牛蒡子、薄荷、荆芥、山栀、丹皮、石斛、元参、夏枯草,水煎服。(《疡科心得集》牛蒡解肌汤)
⑿治风龋牙痛:牛蒡子炒,煎水含漱吐之。(《延年方》)
⒀治吹乳:鼠粘子加麝、酒吞下。(《袖珍方》)
⒁治便痈:鼠粘子三钱炒,细末,入蜜一匙,净朴硝一匙,温酒空心服。(《袖珍方》) 1.牛蒡汤(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),用治小儿伤风,发热烦躁,鼻塞气喘,痰嗽惊啼,及诸疮赤紫,丹毒,咽喉肿痛。2.牛蒂甘桔汤(《外科正宗》),用治颐毒表邪已尽,耳项结肿,微热不红而疼痛者。3.栀子清肝汤(《医部全录·头门》),用治少阳经虚,肝火风热上攻而致的鬓疽,痛连颈项胸乳太阳穴等处,或寒热晡甚,胸满口苦舌干。4.启关散(《普济方》),用治风热客搏上焦,悬壅肿痛。5.牛蒂解肌汤(《疡科心得集》),用治头面风热,或颈项痰毒,风热牙痛。6.治头痛方(《方脉正宗》),用治头痛连睛,并目昏涩不明。7.治风热瘾疹方(《养生必用方》)。8.治喉痹方(《广济方》)。9.治咽膈不利方(《本草衍义》)。
用法 6~12g。 内服:煎汤,1.5~3钱;或入散剂。外用:煎水含漱。 内服:煎汤,5-10g;或入散剂。外用:适量,煎汤含漱。
注意事项 《本草经疏》:"痘疮家惟宜于血热便秘之证,若气虚色白大便自利或泄泻者,慎勿服之。痧疹不忌泄泻,故用之无妨。痈疽已溃,非便秘不宜服。" 本品能滑肠,气虚便溏者忌用。《本草经疏》:痘疮家惟宜于血热便秘之证,若气虚色白大便自利或泄泻者,慎勿服之。痧疹不忌泄泻,故用之无妨。痈疽已溃,非便秘不宜服。
上一条:恒生骨
下一条:
本平台不卖药,不开方,不行医,不治病,仅此为中医爱好者提供学习参考素材。身体问题请选择正规医院就诊。

轻壹数据 [ data.cndoct.com ] 版权所有

二类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:苏B2-20120193    工业信息化产业部备案编号: 苏ICP备12056281号-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