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名 | 绿竹、马耳草、马耳朵草、中亚荩草、菉竹、王刍、黄草、蓐、鸱脚莎、菉蓐草、细叶莠竹、毛竹、戾草、盭草、晋灼、蓐草、细叶秀竹、马耳朵草、荩草、 |
出处 | 《本经》 出自《神农本草经》《唐本草》:荩草,叶似竹而细薄,茎亦圆小。生平泽溪涧之侧,荆襄人煮以染黄,色极鲜好。 |
来源 |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、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|
炮制 | |
性 | 平、无毒、 |
味 | 苦、 |
归经 | |
功效 | 定喘、杀虫、止咳、解毒、降逆、清热、杀虫解毒、止咳平喘、止咳定喘、 |
应用举例 | ①治气喘上气:马耳草四钱。水煎,日服二次。(《吉林中草药》) ②治恶疮疥癣:马耳草捣烂敷患处。(《吉林中草药》) ①治气喘上气:马耳草四钱。水煎,日服二次。(《吉林中草药》)②治恶疮疥癣:马耳草捣烂敷患处,(《吉林中草药》) |
用法 | 0.5~1两,水煎服。外用荩草2两,水煎外洗。 内服:煎汤,2~4钱。外用:煎水洗或捣敷。 内服:煎汤,6-15g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或捣敷。 |
注意事项 | 《本草经集注》:"畏鼠妇。" 《本草经集注》:畏鼠妇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