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别名 | 猴葵、鹿角、纶、赤菜、山花菜、鹿角棒、鹿角豆、鹿角菜、 |
| 出处 | 《食性本草》 |
| 来源 | 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、 |
| 性状 | 性状鉴别 藻体呈团状,黑色,表面有白霜。展平后,长6-7cm,有的可长达14cm,主干甚短,有叉状分枝,2-8次,有时可见分枝顶端有长角形生殖托,表面有瘤状突起,使分枝变粗且畸形。固着器锥状盘形。气微腥,味咸。 |
| 炮制 | |
| 性 | 大寒、滑、无毒、 |
| 味 | 咸、甘、 |
| 归经 | |
| 功效 | 消痰、化痰、消食、清热、清热化痰、软坚散结、 |
| 应用举例 | |
| 用法 | 内服:煎汤,1.5~3钱;或浸酒。 内服:煎汤,10-15g。 |
| 注意事项 | ①《养生要集》:"食之动嗽。" ②孟诜:"丈夫不可久食,发痢疾,损腰肾经络血气,令人脚冷痹,少颜色。"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