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名 | 小赖藤、千里找根、发冷藤、绿藤、绿包藤、 |
出处 | |
来源 | 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1.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,直径0.5-1.5cm。表面黄棕色,近光滑,具浅纵沟和皱纹,皮孔众多,呈疣状突起;节处膨大,有圆形凹陷的枝痕;栓皮易成片脱落。质硬而脆,断面黄白色,有放射状纹理和众多小孔,中心有髓。气微,味苦。 2.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:木栓层为数十列皱缩的木栓细胞,内侧有1列三面增厚的嵌晶石细胞,老茎的嵌晶石细胞连接成环。皮层外侧有3-4列厚角组织。中柱鞘纤维新月形。韧皮部大部分为颓废组织。木质部导管直径达400μm,单个散在。髓部较小,本品髓部、木射线和皮层的部分细胞常皱缩。薄壁组织偶见草酸钙方晶。3.理化鉴别3.1取本品粉末2g,用乙醇回流提取1小时,滤过。滤液浓缩至膏状,加2%盐酸捏溶,滤过。取滤液2ml,滴加改良碘化铋钾试液,产生红棕色沉淀。(检查生物碱)3.2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5g,用80%乙醇回流提取,过滤,滤液浓缩至膏状,加95%乙醇适量振摇,静置,上层液作为供试液。另取小檗碱,加95%乙醇配成1mg/ml的溶液,作为对照品试液。取上述两试液适量,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,以氯仿-甲醇-水(3:1:0.12,氨蒸汽饱和)为展示剂展开,展距10cm,以改良碘化铋钾试液显色,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同位置,显相同颜色的斑点。 |
炮制 | |
性 | 凉、 |
味 | 苦、 |
归经 | 肝、脾、 |
功效 | 止痢、截疟、清热解毒、活血消肿、 |
应用举例 | |
用法 | 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鲜品适量,捣敷。 |
注意事项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