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名 | 野山豆根、扫皮、胡枝子根、 |
出处 | 《江西民间草药》 出自《江西民间草药》 |
来源 | 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性状鉴别 根呈圆柱形,稍弯曲,长短不等,直径0.8-1.4cm。表面灰棕爸,有支根痕,横向突起及纵皱纹。质坚硬,难折断。断面中央无髓,木部灰黄色,皮部棕褐色。气微弱,味微苦涩。 |
炮制 | |
性 | 平、 |
味 | 甘、 |
归经 | 脾、 |
功效 | 止血止带、清热解毒、祛风除湿、活血止痛、 |
应用举例 | ①治腰膝疼痛:胡枝子根、猪瘦肉各二两,黄酒半斤:开水一碗冲炖,分二服。(《闽东本草》) ②治妇人赤白带下:胡枝子根一两,用猪瘦肉四两炖汤,以汤煎药服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》) ③治脱力:胡枝子根,炖老酒服。(《闽东本草》) ④治流柱肿毒:胡枝子根皮研极细末,鸡蛋白调敷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》) |
用法 | 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外用:研末调敷。 内服:煎汤,9-15g,鲜品30-60g;或炖肉;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研末,调敷。 |
注意事项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