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名 | 杉材木、杉材、 |
出处 | 杉材始载于《别录》。 1.《本草图经》云:“杉材旧不着所出州土,今南中深山中多有之,木类松而劲直,叶附枝生,若刺针。”2.《本草衍义》曰:“杉,其干端直,大抵如松,冬不凋,但叶阔成枝也,庐山有万杉寺即此杉也……今处处有之。”3.《纲目》 |
来源 | 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|
炮制 | |
性 | 微温、 |
味 | 辛、 |
归经 | 胃、肺、脾、 |
功效 | 除湿、降逆气、活血止痛、 |
应用举例 | 杉从“彡”(shan)声。《说文》云:“彡, 毛饰画文也。”杉叶纤细而平行,若羽状,以“彡”名之,取义于象形。檆,徐锴系传:“即今杉字。”省作“煔”。陆德明《尔雅音义》云:“煔字或作杉,所咸反,郭音芟,又音纤。”沙为杉之音转。檠者擎也,因其树冠高而得名。 |
用法 | 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煎水熏洗;或烧存性研末调敷。 |
注意事项 | 不可久服和过量。虚人禁服。 1.《本草从新》:“稍挟虚者忌用。”2.《本草汇纂》:“久服及过服令人泄泻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