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名 | 菱角、水菱角、风菱、蕨攗、水栗、芰、芰实、水菱、菱、沙角、菱实、菱、 |
出处 | 《别录》
出自《名医别录》。 1.《酉阳杂俎》:茎,今人但言菱芰,诸解草木书亦不分别。唯王安贫《武陵记》言四角、三角曰芰,两角曰菱。 2. 孟诜:菱实多食令人腹胀满者,可暖酒和姜饮一两盏即消。 3.《本草衍义》:芰,煮熟取仁食之,代粮,不益脾。 |
来源 |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、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性状鉴别 菱果实为稍扁的倒三角形,顶端中央稍突起,两侧有刺,两刺间距离约4-5cm,刺角长约1cm,表面绿白或紫红色,果壳坚硬,木化。除去果壳,果肉青灰色或类白色,富粉性。气微,味甜而涩。菱果实两角较弯曲,宽约7-8cm。 |
炮制 | |
性 | 平、凉、无毒、 |
味 | 甘、涩、鲜、微苦、 |
归经 | 胃、脾、 |
功效 | 止痢、抗癌、除烦、醒脾、解毒、解酒、解暑、健胃、益气、健脾、缓中、解酒毒、清暑解热、除烦止渴、健脾益胃、 |
应用举例 | |
用法 | 1~1.5两。 内服:生食或煮熟。 内服:煎汤9-15g,大剂量可用至60g;或生食。清暑热、除烦渴,宜生用;补脾益胃,宜熟用。 |
注意事项 | 《本经逢原》:"患疟、痢人勿食。" 《本经逢原》:患疟、痢入勿食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