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名 | 虾于草、红虾于草、箭头草、铁青草、札郎草、黄瓜米草、杉刺疙、硬杆白花、蛇舌草、鸡口舌、石耳风、石耳草、石枫药、 |
出处 | |
来源 | 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性状鉴别:全草多缠绕成团状,黑色。茎多分枝,上部锐四棱形。叶对生,条形至条状披针形,长2-4cm,先端渐尖,上面黑褐色,下面较淡;托叶顶部分裂成数条刚毛状刺。花4数,无花梗,2-3朵簇生于叶腋,有2苞片,萼筒倒卵形,花冠白色,漏斗状,裂片长圆形,雄蕊着生于花冠筒喉部。蒴果卵形,长约2.5mm,先端开裂、具宿萼。气微,味淡。 |
炮制 | |
性 | 平、寒、 |
味 | 微苦、 |
归经 | |
功效 | 清热解毒、活血止痛、 |
应用举例 | |
用法 | 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捣烂敷。 |
注意事项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