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名 | 豆瓣草、蚁塔、砂生草、女儿红、沙生草、水豆瓣、豆瓣菜、地茜、白粘草、同丹药、斑鸠窝、船板草、地花椒、小二仙草、 |
出处 | 《植物名实图考》 出自《植物名实图考》 |
来源 |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、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|
炮制 | |
性 | 凉、平、无毒、 |
味 | 苦、辛、涩、 |
归经 | 肺、膀胱、大肠、 |
功效 | 活血、调经、解毒、清热、清热利湿、止咳平喘、除湿、消肿、通便、 |
应用举例 | ①治赤白痢:鲜小二仙草二两,红白糖为引。煎服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 ②治血崩:小二仙草二两,金樱子根一两,精肉四两。炖服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 ③治女子干病:豆瓣草、石枣子、石柑子、石海椒。炖猪肉服。如服后月经已通,可加益母草、对叶草再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 ④消水肿:豆瓣草一两,切细,红糖五钱。蒸服。(《贵州草药》) ⑤治烫伤:豆瓣草适量,研末,加冰片少许,麻油调搽患处.(《贵州草药》) |
用法 | 鲜品1~2两。 内服:煎汤,4~6钱。外用:捣敷。 内服:煎汤,10-20g,鲜品20-60g;或捣绞汁。外用:适量,干品研末调敷;或鲜品捣散。 |
注意事项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