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名 | 川槿皮、槿皮、白槿皮、芦树皮、槿树皮、碗盖花皮、木槿皮、 |
出处 | 《纲目》 出自《本草纲目》:今疡医用皮治疮癣,多取川中来者,厚而红色。 |
来源 |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、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干燥的茎皮或根皮呈半圆筒或圆筒状,长15~25厘米,宽窄及厚薄多不一致,通常宽0.7~1厘米,厚约2毫米。外皮粗糙,土灰色,有纵向的皱纹及横向的小突起(皮孔);内表面淡黄绿色,现明显之丝状纤维。不易折断,体质轻泡。气弱,味淡。以条长、宽、厚、少碎块者为佳。
性状鉴别 本品多内卷成长槽状或单筒状,大小不一,厚1-2mm。外表面青灰色或灰褐色,有细而略弯曲纵皱纹,皮孔点状散在。内表面类白色至淡黄白色,平滑,具细致的纵纹理。质坚韧,折断面强纤维性,类白色。气微,味淡。以身于、条长、宽厚、无霉者为佳。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:灰白色。①淀粉粒细小,类球形、卵圆形成椭圆形。直径3-10μm。②纤维成束,多破碎,直径10-20μm,壁厚薄不一,微木化,纹孔细小,圆形或斜裂缝状。③草酸钙簇晶众多,直径15-45μm,棱角钝尖或宽。 |
炮制 | 洗净稍浸,润透,切段,晒干。 洗净稍浸,润透,切段,晒干。 |
性 | 平、无毒、凉、 |
味 | 甘、苦、辛、 |
归经 | 脾、肝、肺、大肠、胃、心、膀胱、小肠、心包、 |
功效 | 清热利湿、杀虫止痒、利湿、补肺、润燥、渗湿、止痒、解毒、活血、清热、通利关节、 |
应用举例 | ①治大肠脱肛:槿皮或叶煎汤熏洗,后以白矾、五倍末敷之。(《救急方》) ②治赤白带下:槿根皮二两,切,以白酒一碗半,煎一碗,空心服之。(《纂要奇方》) ③治头面钱癣:槿树皮为末,醋调,重汤炖如胶,敷之。(《王仲勉经验方》)。 ④治牛皮癣:川槿皮一两,半夏五钱,大枫子仁十五个。上锉片,河、井水各一碗,浸露七宿,取加轻粉一钱,任水中,以秃笔蘸涂疮上,覆以青衣,夏月治尤妙。但忌浴数日,水有臭涎更效。(《扶寿精方》) ⑤治牛皮癣癞:川槿皮一斤,勿见火,晒燥磨末,以好烧酒十斤,加榆面四两,浸七日为度,不时蘸酒搽擦。二、三十年者,搽一年断根。如无川槿,土槿亦可代之。(《养生经验合集》) ⑥治癣疮:川槿皮煎,入肥皂浸水,频频擦之;或以槿皮浸汁磨雄黄(擦之)。(《简便单方》) |
用法 | 1~3钱;外用适量,研粉醋调或制成50%酊剂外搽患处。或水煎,熏洗患处。 内服:煎汤,1~3钱。外用:酒浸搽擦斌煎水熏洗。 外用:适量,酒浸搽擦或煎水熏洗。内服:煎汤,3-9g。 |
注意事项 | 1.本品苦寒,脾胃虚弱者慎用。 2.无湿热者不宜服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