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别名 | 伏尸栀子、水栀子、黄箕子、黄枝、马牙栀、建栀、黄栀子、小栀子、水栀、 | 
| 出处 | 《福建民间草药》 出自《福建民间草药》。 | 
| 来源 | 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 | 
| 性状 | 性状鉴别 果实较大,长圆形,长3-7cm。表面棕红色或黄棕色,微有光泽,有翅状纵棱5-8条,较高。顶端有宿萼,具5-8个长裂片,多碎断,基部有果柄痕;果皮薄而脆,种子多数。气微,味酸苦。 | 
| 炮制 | |
| 性 | 寒、 | 
| 味 | 苦、 | 
| 归经 | 心、肝、 | 
| 功效 | 散热、解毒、消肿止痛、 | 
| 应用举例 | 治扭伤:水栀六至七粒,面粉一两,黄酒二两,生姜半两。共捣烂,敷于伤部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 | 
| 用法 | 外用:捣敷。 内服:煎汤,10-15g外用:适量,捣敷。 | 
| 注意事项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