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首页 药材库 没石子

没石子

别名 墨石子、无食子、没石子、无石子、麻茶泽、麻荼泽、无余子、没食子、
出处 《海药本草》 出自《海药本草》。
《唐本草》:出西戎。云生沙碛间,树似柽者。
来源 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
性状 干燥虫瘿,略呈球形,有短柄;直径1~2.5厘米,外表灰色或灰褐色,有疣状突起。质坚厚,断面不平坦,呈黄白色或淡黄色,有光泽。常见有幼蜂的尸体。虫已飞出者,则中间有一孔道,与表面的小孔相连,内部并遗有虫壳。无臭,味涩而苦。以个大,体重,色灰者为佳,已穿孔者,品质较次。 性状鉴别 略呈球形,有短柄;直径1-2.5cm,外表灰色或灰褐色,有疣状突起。质坚厚,断面不平坦,呈黄白色或淡黄色,有光泽。常见有幼蜂的尸体。虫已飞出者,则中间有一孔道,与表面的小孔相连,内部并遗有虫壳。无臭,味涩而苦。
理化鉴别 (1)取本品水浸出液,加三氯化铁试液数滴,产生深蓝色沉淀。(检查鞣质)(2)取水浸液,加10%氰化钾溶液数滴,显红色。
(3)取粉末升华后,形成多数针晶束及针晶。
品质标志 水分:本品按烘干法测定水分,不得过13%。浸出物:本品按热浸法测定,水浸出物不得少于60%。
炮制 洗净,晒干,捣碎。 洗净,晒干,捣碎。
温、无毒、平、
苦、
归经 肾、肺、脾、胃、肝、
功效 止血、和气、涩精、生肌、止咳、敛肺、敛疮、固精、安神、助阳、涩肠、止遗、益血、温中、
应用举例 ①治小儿洞泄下痢,羸困:没石子(微煨),诃黎勒(煨)用皮半两。为细散。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,日三、四服。量儿大小加减。(《普济方》没石子散)
②治小儿肠虚受热.下痢鲜血,或便赤汁,腹痛后重,昼夜不止,遍数频多:没石子、地榆各五钱,黄柏(锉、蜜炒)二两,黄连(炒、锉)一两五钱,酸石榴皮一两。捣罗为细末,以醋煮面糊和丸如麻子大。每服十丸至二十丸,温米饮下,食前服。(《局方》没石子丸)
③治血痢,不问远近:没石子一两。细研,以软饭和丸,如小豆大。每服于食前以粥饮下十丸。(《普济方》)
④治产后痢:没石子一个。烧,为末。和酒服方寸匕,冷即酒服,热即饮下。(《子母秘录》)
⑤治痔疾,下血无度,或发或歇:没石子三枚(烧灰),樗根白皮三两(锉、炒微黄),益母草三分,神曲二两(微炒),柏叶一两,桑耳一两。捣细罗为散。每于食前,以温粥饮调下一钱。(《圣惠方》没石子散)
⑥治阴汗:没石子烧灰,先以微温(汤)浴了,即以帛微裛后,傅灰囊上。(张仲景方)
⑦治小儿一切口疮,止疼痛:没石子三分(微火炙),甘草一分。上药捣细罗为散。每于疮上薄掺,盖令徧。(《圣惠方》)
⑧治牙齿疼痛:没石子不拘多少,捣罗为散。以绵裹一钱,当痛处咬之即定,有涎吐之。(《圣济总录》没石子散)
⑨治鼻面酒皶:南方没石子有孔者,水磨成膏,夜夜涂之。(《世医得效方》)
用法 内服:煎汤,2~4钱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研末撒或调敷。 内服:煎汤,5-10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,外撒或调敷。
注意事项 凡泻痢初起,湿热内郁或有积滞者忌服。
①《本草经疏》:"赤白痢由于湿热郁于肠胃;兼积滞多者不宜用。"
②《本草从新》:"性偏止涩,不宜多用独用。" 1.凡泻痢初起,湿热内郁或有积滞者忌服。
2.《本草经疏》:赤白痢由于湿热郁于肠胃,兼积滞多者不宜用。
3.《本草从新》:性偏止涩,不宜多用独用。
上一条:玉盏载银杯
下一条:熏倒牛
本平台不卖药,不开方,不行医,不治病,仅此为中医爱好者提供学习参考素材。身体问题请选择正规医院就诊。

轻壹数据 [ data.cndoct.com ] 版权所有

二类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:苏B2-20120193    工业信息化产业部备案编号: 苏ICP备12056281号-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