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名 | 众、秫、糯秫、糯粟、黄糯、黄米、秫米、 |
出处 | |
来源 | 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|
炮制 | 1.生秫米: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,洗净,干燥,筛去灰屑。 2.炒秫米《得配本草》:“炒用”。现行,取净生秫米,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黄色,微具焦斑。 饮片性状:生秫米呈小球形,直径约lmm。表面类白色,一侧面可见一凹糟,断面白色。质硬,富粉性。气微,味甘。炒秫米形如秫米,表面黄色,微具焦斑。具焦香气。贮干燥容器内,置阴凉干燥处,防蛀。 |
性 | 微寒、 |
味 | 甘、 |
归经 | 胃、肺、大肠、 |
功效 | 安神、和胃、祛风除湿、解毒敛疮、 |
应用举例 | |
用法 | 内服:煎汤,9-15g,包煎;或煮粥;或酿酒。外用。适量,研末撒;或捣敷。 |
注意事项 | 小儿不宜多食。 1.《食疗本草》:“壅五脏气,动风,不可常食。”2.《养生集》:“味酸性热,粘滞,易成黄积病,小儿不宜多食。”(引自《纲目》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