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名 | 大山麻、石秤砣、山油麻、坡油麻、岗油麻、岗脂麻、田油麻、仙桃草、野芝麻、狗屎树、假芝麻、山麻、假油麻、芝麻头、牛釜尾、山野麻、白头公、油麻甲、野麻甲、假麻甲、苦麻、山脂麻、被油麻、坡片公、山芝麻、 |
出处 | 《福建民间草药》 出自《福建民间草药》 |
来源 |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、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性状鉴别 根呈圆柱形,略扭曲,头部常带有结节状的茎枝残基;长15-25cm(商品多已切成长约2cm的段块),直径0.5-1.5cm。表面发黄色至灰褐色,间有坚韧的侧根或侧根痕,栓皮粗糙,有纵斜裂纹,老根栓皮易片状剥落。质坚硬,断面皮部较厚,暗棕色或灰黄色,强纤维性,易与木部剥离并撕裂;木部黄白色,具微密放射状纹理。气徽香,味苦、微涩。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:木栓层为10多列木栓细胞,含红棕色物;栓内层1-5列细胞。韧皮部纤维束与韧皮薄壁组织间隔排列,纤维壁厚,木化;分泌细胞含黄棕色分泌物,薄壁细胞常含草酸钙簇晶或方晶。形成层成环。木质部导管散列;木射线1-3列细胞,壁微木化。本品薄壁细胞常含淀粉粒。 粉末特征:根的粉末及白色。①韧皮纤维众多,单个或成束,壁较厚,直径12-30μm。木纤维壁较薄,有斜纹孔,直径11-25μm。②具缘纹孔导管直径20-90μm。③管胞较窄长,有纹孔,直径13-15μm。④木栓细胞棕色,表面观多角形。⑤草酸钙簇晶直径20-31μm,并偶见小方晶。⑤淀粉粒多为单粒,直径4-8μm,脐点呈线形,复粒由2-4粒组成。 |
炮制 | |
性 | 凉、小毒、 |
味 | 苦、辛、甘、 |
归经 | 胃、 |
功效 | 痈肿、解表、清热、清热解毒、止血、止咳、消痈、解毒、清热止渴、去瘀生新、祛痰止咳、消肿解毒、 |
应用举例 | 1、感冒发热:山芝麻3钱,青蒿、红花、地桃花个2钱,两面针根5分,水煎,分2次服。 2、感冒咳嗽:山芝麻5钱,两面针、古羊藤、枇杷叶各3钱,水煎,分2次服,每日1剂。 3、痔疮:山芝麻痔核注射液,肛门常规消毒,先以普鲁卡因敏感度试验,阴性者,用1~2%普鲁卡因4~6毫升从痔核基底部浸润局麻,用止血弯钳固定痣根部,然后从痣顶缓慢注入山芝麻痔核注射液0.3~0.6毫升,一般要视痔核变灰黑色为度,待痔核变黑后15分钟去钳,再用消毒水(新洁而灭)冲洗,塞入凡士林纱布一小块,肛门外用纱布块盖上,胶布固定。 ①治外感痧气,阳黄疸,热疟:山芝麻、古羊藤根、两面针等分。共磨粉。每服一钱。开水送下,日服二、三次。(《广西药植图志》) ②治痢疾:鲜山芝麻一两。酌加水煎。日服二次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 ③治风湿痛:山芝麻根二两,黄酒四两。酌加水煎服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 ④治风毒流注:鲜山芝麻一至二两。洗净切碎,鸭蛋一枚,水煎服。(《闽南民间草药》) ⑤治痈疽肿毒:鲜山芝麻叶。捣敷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 ⑥治痄腮:山芝麻叶二至三两。捣敷患处。(《岭南草药志》) ⑦治睾丸炎:鲜山芝麻七至八钱。酌加酒、水各半,炖服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 ⑧治肺痨咳嗽:鲜山芝麻根三至五钱。洗净切片,和冰糖适量加水煎服。(《闽南民间草药》) ⑨治骨结核病:山芝麻根一两,和小雄鸡一只(去肠内杂物),酌加清水炖熟,分二、三次服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 ⑩治淋巴结核:山芝麻根二两。酌加酒水各半,炖服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 ⑾治毒蛇胶伤:山芝麻根二至三两。用酒煎饮;另搽擦患处。(《岭南草药志》) ⑿治漏管:山芝麻根二两,羊肉半斤。酌加开水炖服.(《福建民间草药志》) ⒀治肠炎腹泻:山芝麻干根五钱至一两。水煎服。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,) ⒁治湿疹:山芝麻干根研粉,米酒调涂患处。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 ⒂治乳痈:山芝麻鲜稂一两。酒水煎服。另用鲜叶捣烂外敷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 ⒃治蛇头疔:山芝麻鲜叶和红糖捣烂敷患处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 |
用法 | 3~5钱;外用适量,干根研粉外敷或米酒调敷患处。 内服:煎汤,3~6钱(鲜者1~2两)。外用:捣敷。 内服:煎汤,煎汤,9-15g,鲜品30-60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 |
注意事项 | 孕妇及体弱者忌服。 《广西药植图志》:"虚寒症忌服。" 《广西药植图志》:虚寒症忌服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