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别名 | 碗蕨、 |
| 出处 | 始载于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》。 |
| 来源 | 《中华本草》、 |
| 性状 | 性状鉴别 根状茎圆柱形,粗长,表面红棕色,密被棕色的节状毛,其下着生众多灰黑色的须根。叶柄长20-35cm,红棕色,稍有光泽;叶片长20-35cm,宽15-20cm,三至四回羽状深裂;三角状披针形或矩圆形,纸质,棕绿色,叶两面、羽轴及叶脉均具褐色的节状长毛;末回裂片短,钝尖,全缘,每裂片有小脉1条,先端膨大成水囊,不达叶边;孢子囊群生于小脉先端,囊群盖碗形,灰绿色,略有毛。质脆,气微,味淡。 |
| 炮制 | |
| 性 | 凉、 |
| 味 | 辛、 |
| 归经 | 膀胱、 |
| 功效 | 祛风、清热解表、 |
| 应用举例 | |
| 用法 | 内服:煎汤,9-15g。 |
| 注意事项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