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名 | 赤珠、红珠草、龙珠根、类笼球草、野靛青、龙珠、 |
出处 | 《药论性》
出自1.《药性论》。 2.《本草拾遗》:龙珠,叶令人不睡。《李邕方》云,主诸热毒石气发动,调中解烦。生道旁,子圆赤珠似龙葵,但子熟时赤耳。 |
来源 |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、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从新鲜果产中分得龙珠甙(trbocaposide)A、B[1]。 |
炮制 | |
性 | 寒、无毒、 |
味 | 苦、 |
归经 | |
功效 | 清热解毒、除烦热、利小便、 |
应用举例 | ①治小便淋痛:龙珠全草一至二两。洗净,酌加水煎,日服三次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 ②治疔疮炎肿:龙珠叶一握(果实亦可用),和冬蜜捣烂涂患处,日换二次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 |
用法 | 3~5钱。 内服:煎汤,1~2两。外用:捣敷。 内服:煎汤,30-6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 |
注意事项 | 《药性论》:"不与葱、薤同啖。" 《药性论》:不与葱、薤同啖。 |